新浪财经

高储蓄是重工业惹的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11:26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数年来,中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迅速扩张,迅速将中国,储畜率从不足40%推升至50%,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企业利润的增加远超过工人工资增比的幅度,使中国的消费看起来很疲弱

  - Jonathan Anderson/文

  国际上一直流行一个观点:中国储蓄率一再飙升和消费不足以及过于谨慎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

  果真是这样吗,我深表怀疑。我此前认为,外汇流入是中国高储蓄的重要原因,理由在于中国储蓄增长和外汇流入有着时间上的关联性,近年来,储蓄占GDP之比(也即“储蓄率”)已从不足40%上升到目前的50%。

  在考察贸易数据后,我发现中国巨额存款的增加来自家庭储蓄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相反,中国储蓄增长和工业企业产能与投资增速有着更明显的关联性,主要来自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企业都在创造中国的高储蓄,他们集中于重工业企业。

  高储蓄不在居民

  探究中国储蓄率大增的原因,需要分析各种储蓄来源情况。1990年至今,中国居民存款占GDP之比没有太大变化,1995年降至低点10%,2001年升至高点14%,基本表现为一条平滑的曲线(如图1)。尤为重要的是,最近5年,中国存款总量急剧飙升,但居民存款不升反降。

  比较而言,追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储蓄比较困难。我于是换一个角度,追踪企业储蓄的来源——企业利润。道理很简单,企业至少要能赚钱,才能到银行存钱。当然,企业留存比率,也决定了企业会有多少利润存入银行。

  对企业利润,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但过去10年,工业企业利润占GDP之比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跃升,2007年比1990年代末上升8%,比2003年也上升了6%(如图1)。中国企业利润飙升,自然引起企业储蓄大增,这就是过去两年储蓄率急升的原因。

  世界银行也对中国储蓄情况进行了研究。世界银行引用GDP数据,进行家庭调查,并且配合其研究得出的企业利润数据和越境资金流动,来分析中国近来储蓄增长因素。

  按照世界银行整理的数据,我将所有储蓄资金按来源分为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三大门类。从中可以看出,2001—2007年的7年间,政府储蓄几乎没有变化,居民储蓄增长相对平缓,企业储蓄增长却非常显著。

  从更长的20年来看,中国良好的储蓄习惯让储蓄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居民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约维持在18%和6%。故此,相对稳定的政府储蓄和居民储蓄很难解释中国总储蓄率能在2007年升至50%。唯一的解释就是工业企业储蓄率的急剧增长。

  重工业的贡献

  中国储蓄增量既然主要来自企业存款,那么,究竟是哪个行业贡献了如此巨大的现金流?

  在此,我要告诉读者,企业利润和利润率是不同的。2003年以来,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几乎没有多大增长,但企业利润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企业利润率和利润反差如此明显,说明过去5年,中国企业单位产品利润增长受到了制约,而企业利润的迅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产能的不断扩张。换而言之,企业通过科技来提高利润率,难有作为;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就不断增加产量和销售额。这一点在最近三年表现最为明显。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中国轻工业有着很强的出口竞争力,那么是轻工业创造了中国巨大储蓄吗?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轻工业尽管是创造出口和企业储蓄的稳定源头,但扩张并不明显,轻工业产品销售额与GDP之比最近7年一直稳定在40%,但中国重工业(包括采掘业)产品销售额与GDP之比却从40%迅速飙升到100%以上(如图2)。

  由此的结论是,中国重工业企业在本轮经济周期中,扩张势头最为凶猛,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创造巨大的企业存款。

  “偷来”的储蓄

  我同时也注意到,重工业企业的销售额增长迅速,但其利润率还是很低。那么,中国重工业企业能否继续维持现在的增长势头,继续提高中国储蓄率呢?

  和近两年中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一样,中国巨大储蓄资金,也是重工业急速扩张的产物,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这可以从投资数据得到佐证。

  在2001-2003年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很快,这反映出当时投资过热的现象。按照中国当时政策,巨型中央企业不需要向国有股股东分红,大量的资本公积金让企业可以大肆扩张。政府从2004年实行紧缩政策,但之前投资形成的产能,由于滞后效应释放有所推延,这填补了投资增速放缓的空缺,继续支持GDP强劲增长。

  有意思的是,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取消或减少了从欧洲和北美等市场的机械设备采购,转而从国内采购,这让重工业企业的国内市场被突然放大,这也给重工业企业的产能扩张提供了动力。

  与此同时,重工业企业也向海外扩张,输出大量重工业制成品。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也吸引大量国际产能向中国转移,再出口到海外市场。相比其他内向型企业,无论是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还是本土重工业企业,扩张速度都要激进得多。于是,这些重工业企业也就产生了大量现金流。

  由于时间很短,这些企业还无法有效支配和利用如此巨大的经营性现金流,自然存入银行,金融部门自然成为很大的受益者。对跨国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诱惑也让它们加入“存款大军”。

  总的来说,中国这笔超量储蓄资金是来自海外的,这其实是一个全球性“零和博弈”:全球需求增长基本稳定,中国产能扩张快一些,世界其他地区产能扩张就慢一些;中国储蓄资金增加快一些,其他地区的增长就慢一些,甚至储蓄资金减少。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经济增长是靠资金和劳动力增加来推动,必然是边际成本提高,利润率下降。实际上,中国企业利润率本身并不高,企业边际成本过去一年已在提高;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也在放缓中国GDP增长的步伐。

  中国重工业企业由此受到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其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改变,出口和投资的双重影响,加之利润率无法提高。因此,中国储蓄占GDP之比将会随之下落。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