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服务三农:信贷文化先行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17:06 上海金融报

  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过去审批贷款多是依靠经验来判断,甚至根据对所了解到的客户的片面信息来判断客户的优劣,乃至于夹杂不少人情概念。对于农业、农村、农民产生本能的抵御心理,诚惶诚恐不敢靠近。

  要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必须改“拍脑袋”决策为“动脑筋”决策。

  必须强化经济、金融、行业、企业、三农信息的采集储备,并通过电脑系统辅助决策,使信贷决策行为建立在全面、及时、真实、准确的信息基础上。同时,通过建立三农专家咨询制度,制定三农评估、审查指标体系和参数,加强对行业风险特征的研究和指导,强化三农整体风险控制。在为三农服务的信贷方面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严授信宽用信可以改为根据客户实际情况采取宽严相济的授信办法;把信用等级、授信、用信分开审批改为“三合一”审批;纸质审批改为网上无纸化审批;事前报备制改为事后备案制;抵押物中介评估改为内部评估等等。

  终身责任→奖罚分明

  现在的客户经理是个很为难的角色,一方面要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要警惕高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满天的风险不知何时降临自己头上。最为尴尬的是,业绩是领导有方,风险是执行不力,最终的结果就是只罚不奖、终身责任,从而抑制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弹性,制约了决策效率,不能适应服务三农的需要。三农有一定的弱质性,风险有特殊性,谁都不愿意服务三农,于是乡镇的想调县里,县里的想调市里,一线的想进二线,二线的想进机关,机关的想当领导,这是畸形的激励机制。其实,“零不良”只能逼人造假,尤其是三农,因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使信贷业务出现风险或造成损失,而信贷人员只要尽职调查、审查、检查,无主观故意,没有道德风险,可视情况减轻或免除责任。

  服务三农要真正引进激励机制,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罚得胆颤心惊。办理三农领域的每笔贷款都要充分保障信贷人员的自主权及责权利,奖惩分明,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考核体系,使贷款质量同他们的收入、级别、饭碗、前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服务三农不力的,要导入引咎辞职制度、风险弹劾制度、风险追溯制度、联带责任制度,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到底。

  授信管理→“授后”服务

  根据国外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做法及银监会的要求,授信管理是包括授信额度核定和监管、授信项下的信贷调查、审查、审批、实施、贷后管理、贷款风险处置等多环节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目前,单一的额度核定对风险控制的作用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客户统一授信,一授了之,导致授信管理的只授不管或管而不细,缺乏对授信业务和授信管理的跟踪管理,使授信管理不能精细化和深化。

  “授”后服务其实更重要,就如好的商品更要有好的售后服务。比如在期限管理上要与三农的经营特点及生命周期相匹配,采用按月定额还款、按月等本还款、整贷零偿、零贷零偿等方式。在授权控制上通过电脑机器制约,一旦相关的控制指标超标,电脑系统自动控制经营行审批该类别贷款。建立“三农”贷款专门的台账、登记簿、以及日常贷后检查采用简洁方便的表式化操作卡;利用现代化金融科技手段进行在线监测,对三农信贷业务增长、潜在风险控制、实际风险水平、风险贷款处置和贷款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监测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此外还可以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制度、贷款风险违约保险制度、贷款回收后评价制度等,促进三农“授”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信贷制度全国统一版→三农信贷地方特色版

  现在的信贷制度可以汗牛充栋,管理到信贷工作的方方面面。全国那么大,国情复杂,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制度制定越细,给基层的束缚越多,甚至于一人感冒全国吃药,根本不利于业务的开展。

  必须改变信贷制度的制定方式,提高制度设计的前瞻性,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确保出台的规章制度“面向三农,贴近操作”,防止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让信贷机制建立在“流程银行”之上,防止制度“水土不服”、“掣肘业务”等现象,各地根据服务三农实际情况制定“地方特色版”,这样才符合一级法人下的多级经营需要以及符合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需要。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泉州市分行)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