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观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 10:23 经济观察报

  李荣融: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

  《人民日报》2007年6月29日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搞好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国有企业快速发展。

  吴敬琏: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政府自我革命

  《南方周末》2007年8月2日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结构调整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级政府偏离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成为经济结构的主要调节者,是过度投资、产业结构恶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对经济资源的行政支配权不但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还会造成政治上的破坏。从现在愈演愈烈的贪污受贿和盗窃公共财产的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到,各级官员掌握过大的资源配置权力所造成的“寻租”和“设租”环境,能够给党和政府的集体造成多么严重的损害。

  茅于轼:经济适用房是政府讨好百姓的“馊招”

  《新财经》2007年第8期

  房就应该为富人建,房子、车子、飞机都是为富人的,富人就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中国搞了近三十年的市场化,搞得很不够。房改十年了,房改前新建的房子很少。取消了福利分房后,盖起了那么多房子。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也由过去的七八平方米,扩大到了现在的二十六平方米,十年增长很快,这就是市场的力量。我始终觉得,房子问题,是收入分配的问题,而不是房地产本身的问题。住房是人的基本权利,跟教育、看病是一样的,都是基本权利。但对于低收入人群,住房应住“廉租房”,而不是“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是错误的。国家对经济适用房用地给予了很大的补贴,明显破坏了房产市场、扰乱了正常秩序。所以说,经济适用房是政府讨好百姓的“馊招”,起因是为了让没能力的人买房,结果却破坏了市场。

  许小年:产业何需政策

  《财经》杂志 2007年第15期

  经济学中讨论最少而又在实践中最多见的,当属产业政策。检索新旧经济学文献,鲜有关于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而在现实经济中,却处处碰到产业政策名义下的行政干预。市场化的调整常给人们留下 “盲目”和“浪费”的印象,殊不知有意识地通过产业政策进行主动调控,效果可能更糟。产业政策的失败,最清楚不过地体现在计划经济的实践上。从逻辑上讲,产业政策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依赖两个关键的假设前提,一是世界上存在着最优产业结构;二是政府比市场高明,能够认识最优产业结构,并且能够制定政策调整结构,实现市场无法实现之目标。当这两个假设都不成立时,对产业政策的持久迷信与热衷就只能解释为计划经济的惯性,或者部门利益的驱使。

  石小敏:政府转型的关键在于基层政府

  在2007五十人田横岛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难的可能是我们自身的政府转型。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引入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现代公司治理。那么,有没有一个现代政府治理?近两年一个普遍的提法是:政府应当从集中建设型转变到公共服务型。这个提法对于县以下基层政府来说更为必要。发达地区的镇,不发达地区的县,工作重心都应转到公共服务上来。这里的要害是强化县、乡一级的公共财政基础。县及县以下公共财政得以充实,县及县以下政府主要精力不再搞企业、搞开发区了。要维护环境,保护资源,统计、物业、搞教育、医疗、社保、治安了。中国自秦汉实行郡县制以来,便是“设县以亲民”。县及县以下政府率先向公共服务的工作重心转型,是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招棋。

  陈志武:股票与上市公司不应是两个世界

  《东方早报》2007年7月30日

  事实上,不管是去年的繁荣,还是近期的调整,中国股市一直都没有摆脱“政策市”。我很看重中国

资本市场背后代表的机制是什么,如果管理部门经常对股市进行干预,那么大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政策未来走势上,而不是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这就是为什么从1990年到现在,大多数的时候,中国股市在任何一个星期里,不同股票同涨同跌的倾向性达到85%到90%。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越来越远,很容易出现股票是一个世界,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是另一个世界,相互间没有关系。一旦股票跟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脱节,股市就会演变成一个纯粹投机的“赌场”。此外,许多人认为加息等市场化手段对股市无效,实际上不是说市场化手段不灵,而是利率的上调幅度低于通货膨胀幅度,是市场化程度不够。

  张曙光:应该减税,给老百姓好处

  中评网 2007年7月27日

  今年确定的税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税收的稳定较快增长,我觉得需要重新考虑,税收连续数年增长得这么快,现在恐怕要研究一下减税的办法如何实施,这才是主要的问题。减税是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老百姓的收入。现在的

中国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经济,税收多了,官员就有了更大的权力和激励来影响经济,干预的能力就更强,这是不利于市场经济转轨的。另一个问题,最近十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经济建设支出的增长减缓,比重下降,社会文教卫生支出比重基本未变,而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最快,所占比例大大提高。税收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真正用到社会事业上,用在公共政策上,比如用于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多花一些钱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才是正当的。既然国家的收入多了,政府的日子好过了,就应当想一想,怎么改进各方面工作,这是重要的。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上考虑,那现在的30000亿税收就没有白收。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