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01:16 新京报

  来论

  家住何处,余额宝里还有多少钱,在什么时候买过几件内衣……这些你以为的私密信息,其实都可以被轻易查到。据媒体调查,一些数据公司,利用爬虫技术,爬取个人在移动通信运营商、电商网站、微信等社交网络上的行为轨迹,形成完整个人“画像”。再将这些数据出售给现金贷平台,作为其放贷的风险评估依据。

  在隐私泄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的当下,隐藏在现金贷平台背后的数据产业链,并由此诱发的个人信息大泄露,还是让人心惊不已。我们就相当于被人扒光了衣服站在大街上一般,并且还有虎视眈眈者窥探,既无安全保障,更无尊严可谈。

  而个人隐私数据与现金贷“联姻”更令人胆战心惊。因为,这意味着,一旦逾期不还款,当事人及其亲人、朋友都有可能被骚扰。

  斩断“数据爬取”产业链,首先是要严厉执法与严厉监管。11月21日,“网络小贷”增量被叫停,这是金融监管趋严的信号;此外,加大对非法收集、泄露、出售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才能让“良法”真正发挥出威力。

  其二,也需要计算机网络安保系统再给力,反爬取技术再升级。在调查中,除了一些商业网站外,一些政务网站如社保、公积金等数据也遭“爬取”。

  隐私被泄露、传递,甚至成为某些人作恶的工具,让人毫无安全感可言,对此亟待重视,也亟须解决。

  □杨玉龙(职员)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