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4日06:20 南方都市报

  高铁停电可预见,乘客“蒸包”当避免

  乘客刘先生称,8月12日,他乘坐北京西至深圳北G 79次高铁,不知什么原因列车突然就停在了路上,停水停电,还不能开门,车内温度高达将近40摄氏度,有几位乘客已经出现了虚脱。刘先生表示,停了近2个小时,下午2点多来电后列车才恢复运行。对此,高铁方面的相关信息显示:京广高铁邯郸东至安阳东间发生设备故障,导致停电。(据8月13日《成都商报》)

  高铁停电停驶,且无法开门开窗,密闭的空间中,人们只能靠脱衣解暑。因此,有人戏称乘客成了“蒸包”。

  调侃之余,我们明显会有所后怕:

  一是,如果高铁停驶时间不只是2个小时,而是5个小时或者更久,“出现虚脱”者,是否还会只是个别人?

  二是,如果不是单纯停电,而是发生火灾或者其他危害性更大的事故,乘客被闷在车内,安全如何保障?

  继而,我们需要追问与反思的问题是:

  一、高铁停电虽然是极其个别的个案,但其又明显无法避免,甚至停电是可以预见的,为何高铁方面,没有相关应急措施,比如启动备用电源?

  二、高铁车厢密封可以理解,但在载客停车之时,特别是同时断电之时,是否有相关应急的通气通道?

  很显然,高铁运行不是小事,停电等故障,相关方面明显也应该是有应急预案的。但遗憾的是,在此次G 79次高铁停电事件中,我们没有看到相关为乘客安全考虑的应急预案启动。甚至,高铁停运近2个小时,“也没有人向乘客通知、通报相关停运原因”。

  那么很明显,在类似的意外事故面前,高铁方面,是存在硬件和软件缺陷的,比如供电保障、应急制度与预案。

  对此,高铁方面还需要将乘客利益特别是安全等真正放在心上,除了要对相关乘客有一个交待,明显还需要反思与改进。总之,高铁一停电,乘客就“蒸包”等类似的事情,完全可以预见,也完全可以避免,不能再发生了。

  □刘鹏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相关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仍存在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