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人”郭美美有多“红”?看看人们是如何围观她就知道了。
新闻的点击量以及网友的评论自不必说,从3日23时59分开始,@新华视点、@央视和@人民日报连发十几条微博揭秘、起底、评论郭美美,央视也在凌晨曝光了郭美美身穿囚服的视频。
一时间,几乎所有“有爆点”的关键词都和这个女孩挂上了钩。借用一条微博来总结媒体对郭美美的大篇幅报道:①与“干爹”王某实为包养关系,王某每次都给5万包养费,还给她240万用于买车;②二人均非红会人员,红会事件属无中生有;③“澳门豪赌欠2.6亿赌债”实为谣言,意在帮网上赌场增加点击量;④嗜赌成性,设赌局“抽水”,拉熟人下水;⑤私生活极为混乱,“商演”背后多为性交易。
虽然早就见识过郭美美的新闻制造能力,但网友们还是大跌眼镜。
公众为何关注郭美美?
郭美美的“能量”有多大?2011年,郭美美的微博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 N个爱马仕包包”,更令人觉得高深莫测的是她身后的“干爹”。
当她发出一条炫富微博后,这个20岁的女孩成功毁掉了“干爹”一词,红十字会也随之是非不断。而这个姑娘却在风波后活得风生水起,依旧晒着自己的私房照和奢侈品,还成立工作室,推出 MV。
“郭美美一直是媒体中的‘小苹果’,怎么报道都不嫌多。”搜狐新闻如此总结。
郭美美集中暴露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这让她保持了很高的关注度。正如新京报对郭美美的评价,她是多种社会问题的“代言人”。
@人民网更称郭是一个“奇葩”,如果种种谜团,主流渠道能早做澄清;如果有关部门能及时介入,对其违法行为早作查处;如果身为围观者的人们,能多些“是非之念”,少些“看客心态”,兴许这出笑话就不会演成一出“大戏”。
是谁打造了“郭美美”?
新华社4日发表评论,“郭美美现象”对社会提出了新课题:即针对“假丑恶”的综合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治理之前需要反思,@新华视点提出:郭美美一系列拜金的言行,为何能一直吸引舆论关注?明明是“假恶丑”的代言,为何在网上不乏拥趸?越骂越红的网络“红人”,为何近年来有批量产出之势?
华龙网追问,我们是否都为郭美美的性交易哄抬了价码?
很多人看到了如今社会的价值观问题,中新网称,事件背后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对郭美美一个人的惩罚很容易,但要纠正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则需要很长时间。
年轻人实现梦想的路,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去努力,只有靠着正面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走好走远。这像是道德说教,但并非没有道理,郭美美身上所飘散的病态价值观,并不值得领读。北青如是说。
可以说郭美美是不幸的,单亲,出生在问题家庭,之前她也有过将钱捐给贫困大学生的善举。
一再挑战道德和法律的所作所为,让人很难同情,但她确实是个悲剧人物。新京报指出,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共同打造了“郭美美”。郭美美所涉及的“干爹”包养、网络炫富、豪赌、性交易,任何一个单拎出来都是尖锐的社会议题。
“红会”以后就会好了么?
谈到郭美美,绕不开红十字会。如果没有红会,郭美美不过是“外围女”中的较有话题性的一位。
红会某负责人曾说,“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会一百年”。郭美美被起底后,人民日报为红会正名:红会确实躺枪了,郭美美本人也表示了对红会的歉意。红会能否由此获得新生?
4日,红十字会发布声明回应郭美美案,要求“还红会一个清白”。
中国青年网发布的评论文章《郭美美“倒下”未必是坏事 红会还需公众监督》,显然不认同红会的叫屈:红会并非“死”于郭美美的谋杀,而是死于自杀。长期以来,红会所代表的官方慈善机构早已露出了道德破绽,乃至法律层面的死结。只是,它能艰难地化险为夷,直到碰见郭美美这个无知的“杀手”。
红会这回算是与郭美美扯清了干系,但红会能因此松口气么,那慈善不透明的痼疾难道就不用疗治么?当然不能。华龙网认为红会重塑信任仍有一段路要走。
闹剧已落幕,但“郭美美所‘代言’的那些家庭或社会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警惕的‘恶梦’”。
新京报新媒体记者 戴熙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