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昨天南都社论所言,户籍制度改革将为中国发展增添巨大活力。不过笔者也想提醒,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推进过程中,“农民入籍中小城市意愿低”这样的逆势,也不应忽视。
据《南方都市报》7月30日报道,顺德户籍含金量今非昔比:2013年有合法稳定职业和稳定居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入户顺德的不到千人,积分入户和高技能人才入户总计不到200人。民调显示,顺德户籍当前的吸引力并不强,受访者中希望入户顺德的仅为26%,而35%的人则对顺德户口“不感冒”。
顺德户籍的吸引力不强只是一个缩影。当前,中小城市因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与优质的公共服务,普遍对外来务工人员入籍吸引力不足。而与此对应,农村户籍含金量似乎更高:农民可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单家独院的住房;即使自己不种地,国家的粮食补贴、土地流转租金等每亩每年有五六百元收入;有些地方另有土地及集体分红;有些城郊农民,若遇征地还可能摇身一变而为“百万富翁”。加之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不少人更愿保留家乡户籍。
顺德有着较好的产业与财富基础,较高的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美誉度,而入户顺德的门槛又不高,但其户籍含金量却在下降,这样的反差让人沮丧。如从更大的范围看,不少中小城市其实也在经历着这样的尴尬与无奈。入户意愿承载了太多的现实考量,户籍取向与一地的吸引力或许是两回事。但是,从长远看,“入籍中小城市意愿走低”,还是应成为各地、各界的一种忧患意识。
因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作为这一格局的重要一环,如果我们不能在“促进有能力在中小城市及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那么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就会遭遇一些不确定的延宕。
为提升中小城市乃至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国家层面自然要消除管理盲区,增强城镇化后劲,诸如调整产业政策;扭转教育投入逆城镇化趋势;进一步完善城镇化考评体系;解决农民进城后人户分离的管理难题;加大新入籍城市者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等等。
而各中小城市及城镇,也要重新认识与评估人力资源对自己发展的重大影响,积极抢抓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利好。应该看到,要真正招徕八方之人,给予“定心丸”比给予户口本更重要。只有在政务开明程度、宜商宜居指数、教育医疗水平、产业配置前景、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尽快实现新的突破,凸显自己的高度与亮色,才能在新一轮全方位的人才与人力资源竞争中,立于主动。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