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还是没能逃脱接受组织调查的结局,听到这个消息,知名媒体人罗昌平和他的支持者们应该会感到欣慰。网络上有人将其视为“庶民的胜利”,是网络反腐的里程碑。
通过网络曝光就能扳倒腐败官员,而且能接二连三地得偿所愿,对于痛恨腐败的民众来说,的确是件非常过瘾的事情。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去年12月6日,罗昌平通过微博实名举报刘铁男之后结果如何,公众存在疑问。现在,情况基本上水落石出。如果相关部门经过审慎调查之后查清刘铁男的违纪事实,并根据规定严肃处理,将为网络反腐增加一个经典案例。
公众举报特别是实名举报,一直是纪检部门查案线索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2012年立案调查的案件中,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的占到41.8%,所占比例在各种线索来源中是最高的。网络时代,群众举报又多了一个途径,而且网络的公开性也给相关部门增加了加快查案的舆论压力。
不过,具体到刘铁男案,从遭到媒体人微博实名举报到最终因涉嫌违纪接受组织调查,还是有一些偶然因素,并非完全可以复制。举报人是耕耘政法领域报道多年且成绩斐然的知名媒体人,拥有较强的公信力和信息传播能力,在实名举报之前,已凭借专业的调查能力,对举报事实进行交叉佐证,对于这样的举报人所提供的信息,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
腐败案件中,实名举报人往往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即便是像罗昌平这样专业的调查记者,熟谙纪检部门运作规律,也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样会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艰难和绝望”,在大势既定后无精力重复讲述,并“恳请媒体同行笔下留情,因为所有后果必须自己承担,这非一个个体所能应付”。
所以说,网络反腐尽管会有大快人心的效果,能给在腐败行为面前无能为力的普通公众以强烈的存在感,但这种模式不太容易批量复制。所以说,公众不应将反腐的希望寄托于网络反腐,打击腐败应该从个案反腐上升到制度防腐,预防于未然胜过惩罚于已然。
掌握过多权力的部门和官员总是拥有更多的寻租空间,将租金兑现的过程就是官员腐败。因此,尽快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降低官员手中的权力分量,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才有可能从源头上控制住腐败行为的产生。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下放了大批能源项目的审批权限,符合条件的项目无需上报,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已经曝光的诸多腐败案件当中,涉事官员大多手中掌握庞杂的审批权力,掌握权力后游走于政商两界,在利益的诱惑下走上邪路。因此,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审批事项,同样可以成为预防腐败的抓手。
(作者系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