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8亿招待费到底对谁伤害太大

2013年05月08日 13:51  潇湘晨报 

  熊志(湖北市民)

  央企上市公司动辄亿元的“招待费”引发各方关注,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中国铁建等公司“业务招待费”逾亿元确有其事,其中中国铁建年报中“业务招待费”一项达8.37亿元居于全部上市公司首位。但中国铁建监事会主席不认为巨额招待费存在问题。该企业新闻处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恳求记者不要继续追踪报道此事,理由是这样做伤害太大。(5月7日《新京报》)

  中铁建所谓“业务招待费”,指的是企业为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支付的应酬费用,它相当笼统,并没有明确的外延,企业经营产生的宴请、工作餐开支、赠送纪念品开支、参观开支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费等都包括在内。

  可以想见,八亿多的招待费曝光后,受到了外界不少质疑。一年耗费八亿多用于接待,高还是低,有无缩减余地,这些另当别论。在此之前,中铁建至少不要回避监督,给媒体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开辟通道。身为国字号的央企,却拒绝接受监督,无论如何都说不通。

  国企接待问题,没有政府三公消费重大、普遍,但同样涉及公共资金,而且透明公开本身也是国企责任的一部分。国企不同于市场化的企业,其特殊身份,不仅对应着中央和地方财政上的定额补贴,更赋予其在市场中竞争的政策性优势与特权。有特权就有代价,就得承担一定责任。这些年提到国企的社会责任,首先浮现的就是红利问题,红利上缴过低,确实体现不出社会责任,但是我想,在当下的国企运作格局之下,其首要的社会责任,倒不是红利问题,而是收支透明问题。把收支理顺,把财政问题说清楚,满足公众知情权,这才是国企最大的社会责任。

  国企理顺收支,离不开外界监督。监督绝不是伤害,而是一种倒逼。媒体追踪报道八亿多招待费一事,的确会将其推至舆论前台,并引发质疑乃至诟病,但监督与质疑,绝非为了将其污名化。这和质疑红会一个道理,质疑虽出自舆论,但根本上还是缘于中铁建自身,缘于对收支透明的忽视,对于公众监督的排斥。所有的监督,既是公众对自身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确权,也可以说是对被监督者的一种希冀,肩负公共责任的国企,必须有直面监督的勇气。

  对于监督的理解,可以有两个向度:把监督当督促,也就不会回避监督,勇于接受质疑并吸纳民意及时改进,这种反馈和吸纳机制,不管对于政府还是国企,会注入一股活力,使得其运作能够更加理性,更加符合公众的预期,长远看,必然双赢。但若把监督当伤害,自然会认为监督多余,想方设法封闭起自身,“防火防盗防记者”,没有了监督,自然也就失去了自我革新的动力。国企运行效率过低的问题,原因之一正在于此,一些国企往往在接受政府补贴和政策优惠时,把自己当国企看待,出现亏损,名正言顺伸手要钱;而面对公众知情权时,又往往将自身视作市场化企业,排斥监督。

  正因如此,该公司新闻处人员的把监督当伤害,认为媒体的报道是在“唱衰”,与其说是出于对负面报道可能污名化的抵触,倒不如说是对自身定位模糊的某种偏执。这种偏执之下,中铁建选择性地利用其身份里的双重指向,逃避监督。对于这种异化的监督观,就让媒体的“伤害”来得更猛烈些吧,没有刨根问底的叩问,八亿多账目的真相,只会沦为不可言说的罗生门,到那时候,真正被伤害的只会是无辜的纳税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出租车起步价拟调整为13元
  • 体育曝弗格森周末宣布退休 曼城锁欧冠资格
  • 娱乐张艺谋前妻忆离婚细节:巩俐的信把我击垮
  • 财经中石油同意取消限气令 前提是涨价8%
  • 科技微软6月推Win8升级版:或恢复开始按钮
  • 博客乐嘉:采访李亚鹏给我的强烈刺激
  • 读书极端年代小人物的命运:逃向苍天
  • 教育教室座位神分区走红 追忆那些年你坐哪儿
  • 育儿丈夫被催起床怒砍怀孕妻子致其流产
  • 马宇:农夫山泉之争可怕之处在于法官缺位
  • 官建益:股民终于能不在A股一棵树上吊死
  • 谢作诗:固定汇率是一种货币纪律
  • 袁岳:我希望监督红会什么?
  • 陶冬:放宽计划生育将提振万亿内需
  • 刘杉:美国主导新自贸区规则 不带中国玩
  • 徐一睿:日本灾后复兴缓慢的警示
  • 李迅雷:农业现代化难以挽回中国农村衰落
  • 朱宁:投机刚需在 房价难稳定
  • 沈建光:如何看美国就业市场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