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国青年报:谁在和基尼系数较真

2013年01月23日 07:06  中国青年报  

  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中国明朝时说,中国不是“数目字管理”,今天依然。

  谁在和基尼系数较真

  作者 王安

  节前请一顿?垒垒感情?别是憋着什么事吧?这年月还有不为什么事请饭的吗?想想《动物世界》里那群大大小小的狮子,紧张而有序地分食斑马,不为嘛事,就为感情,最多念叨两句,“多吃点,明儿还得去钓鱼岛……” 狮子就是比人纯粹,吃饭就是吃饭,没那么多杂念。

  但人也有纯粹的时候。当下大家争论基尼系数,好像也不为啥,纯粹地争着玩玩。

  基尼系数是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介于0和1之间,0代表完全平等,所有人财富均等,而1则代表完全不平等,一个人拥有全部财富。数值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联合国[微博]设定的警戒线是0.4。

  国家统计局上一次公布中国基尼系数是在2000年,当时达到0.412。但这之后十几年里,统计局忙大事去了,把这事搁下了,直到近日才公布了10年的基尼系数。同时,国家统计局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自2008年以来,基尼系数每年都在下降!

  依照惯例,质疑声立马四起。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易宪容说:“收入差距远比官方数据显示的要严重。”经济学家许小年[微博]发了个人微博:记者来电,要我评论今天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假数真评,我有病?那个基尼系数用郑渊洁的话说,“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人们对统计数字的起疑是有道理的,官员确实有修饰事实的爱好。近日“最冷寒冬”里广西山区小学生穿凉鞋睡凉席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捐资捐物,101个孩子的铺盖问题马上解决,衣物、鞋子等也在不断汇入学校。正此时,当地有关部门却拒绝设立物资接收账户,并要记者停止呼吁捐助。原来,有官员觉得这事坏了自己的面子,影响了自己的政绩,而宁肯让孩子们挨冻。

  回到基尼系数。这不是个要命的物件呀,不像雇工人数那么凶狠,7人以下是个体户,7人以上就是私企是资本家了,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对象了。谁会为基尼系数较真儿?谁会为数字的升高负责?2000年是0.412,2012年是0.474,都超过联合国的警戒线,没见哪个官员为此下台。

  之所以较真儿,是因为有人要耕统计局的田,要坏统计局的面子。

  此前,多有非官方研究机构涉足基尼系数。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经济学教授甘犁[微博]称,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61,西南财经大学亦公布同样数字,而统计局的数字是0.481,差远了。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颇有风度:无论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都需要建立科学的统计制度,规范的抽样方法,适量的、妥当的样本数目,以及严谨的发布态度。另一位统计官员叶青则直白得多:西财的数字高达0.61,也是由于样本过少,方法粗糙,计算随意造成的……计算基尼系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换句话说,你们不够专业。此话多出自经济官员口中,比如财政问题,每年两会,财政预决算报告都叫代表委员闭嘴,摸不着北。

  其实,对国家统计局来说,基尼系数也不是省油的灯,居民家庭收支统计调查的城乡分立,口径不可比,农民工流动大外出时间长,城乡家庭收入现金多,调查困难等,都让统计局头疼。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中国明朝时说,中国不是“数目字管理”,今天依然。

  统计局的基尼系数或许低估了高收入人群的灰色收入,只能估个大概。据王小鲁团队的研究,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其中灰色收入部分为5.4万亿元。

  接下来,问题来了:这十几年,中国的基尼系数真的只是增加不多吗?2008年之后,基尼系数真的是下降趋势吗?如果实际基尼系数相当高,中国社会的不公平是否跻身世界前列?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是否亟待加快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有效的工资协调谈判机制,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尽快实行吏制改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减少行政之手对经济的干预,让官员灰色收入无处遁形。

  如果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基尼系数就是瞎吵吵了,吃顿饭垒垒感情嘛,然后去钓鱼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有腐必反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 体育CBA-易建联砍42+13广东率先进季后赛
  • 娱乐黄奕女儿首曝光 熟睡六连拍尽显可爱(图)
  • 财经日企员工因劳资纠纷软禁10名日籍高管
  • 科技三星确认2月发布8英寸Galaxy Note 8
  • 博客慈禧毒死光绪是笑话 东北冻鱼堆成山(图)
  • 读书读书看成败:毛泽东读史蒋介石读经
  • 教育图书馆开门瞬间似春运 网友叹妹子学霸
  • 育儿荷兰再传奶粉限购令代购网店提价卖存货
  • 李伟民:火车票半价有法可依
  • 宋文洲:善于拜访是一种经营智慧
  • 吕随启:2013年股市机遇大于挑战
  • 郑风田:中国粮食进口激增可怕吗
  • 旭红观察:央企千名外董在哪里
  • 童大焕:腐败隐藏着巨大的沉没成本
  • 张五常:从合约结构看外部性理论的无知
  • 罗天昊:美国仍让中国遥望一百年?
  • 吴木銮:香港人如何养成预算习惯
  • 叶檀:春运票价如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