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追星的天价宣传片怎会没有寻租黑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 08:50  红网

  2009年,铁道部拟邀请张艺谋导演拍摄名为“和谐铁路”(后改名“中国铁路”)的宣传片,并通过北京新时刻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找到张艺谋。张艺谋告诉记者,直到“天价宣传片事件”被曝光后,他才惊悉该片总投资竟高达1850万元。据内部人士透露,除张艺谋收取的250万税后酬劳外,该宣传片的实际制作费用(含税)也就六七百万,剩余的700余万元有人拿了回扣。(7月30日《经济参考报》)

  一部片长短短5分钟的铁路宣传片,在审计署、相关调查人员与媒体的“扒粪”之下,终于“拔出萝卜带出泥”,它可供解构的问题实在太多。无论是招投标程序的形同虚设,还是对天价、腐败现象的监管失范,甚至是政府形象宣传喜欢傍名人,而名人又往往只是拿钱不爱惜羽毛。这些,都为我们观测天价宣传片事件,提供了多种切口。

  实事求是来说,作为公共人物,又是“署名导演”,张艺谋对天价宣传片事件不完全算是“躺着中枪”。不过,因为其与相关公司签订了合同,也付出了一定劳动,从契约层面来说,大体也能撇清灰色利益干系。也因此,拨开附着在天价宣传片表面的层层迷雾,真正戳到舆论痛点的地方,或正在于“天价”背后的重重黑幕。

  每一种天价背后,都必然隐藏着违背市场规律的隐秘黑手。因为天价之所以会成为被人们“仰视”的价格,就在于它脱离了基本的市场价值规律。特别是当这种价格是在权力意志的支配下产生时,其中是否存在权力寻租的暗角,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的痕迹,就应该成为一种很自然的疑问。这应该是公众基于市场价值判断的常识认知,或也正是人们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千万宣传片感到莫名惊诧的根本原因。如今,舆论顺藤摸瓜之下,天价宣传片的账本大致清晰。而无论是夫妻贪官因天价宣传片被揪出,还是千万投资额中近700余万都是回扣,似乎都间接佐证了人们对“天价”的叩问所疑非虚。

  不过,这些常识却通常被一些监管部门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或者说是,习惯了。对“天价”熟视无睹,几乎成为一种常见的现实。犹记得,动车奢侈采购不了了之。一些地方采购、基建动辄“天价”,但买回来的东西、建起来的设施,却与“天价”严重不符。而这样的状况却多是无人问津。

  或许,正是因为坐拥权力乃至垄断的资源,绕过法律规定的招投标等监管程序,切割相当部分的回扣给予相关官员,通过“天价”把项目变成中饱私囊的工具。甚至,以追星为名义,既达到贴金的目的,又将之理所当然地列为天价的借口。这或都是劣质品成为天价物的根本原因。但如果不能对“天价”保持一份常识般的警惕,不能将防止权力滥用的制度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被“天价”戳中痛点的,就不会仅是舆论公众。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