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邦 江西
新华社7月15日的一篇报道称:山东省养老床位缺口74万张,多项政策扶持养老机构。
在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之时,作为一个与之配套的政策设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可是,当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之际,我们却发现,社会化养老还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如果社会化养老的“困局”不能有效破解,社会化养老将成为一句“逗你玩”的口号,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老有所养必将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人的一生中,幼年与老年这一头一尾两个阶段,是最需要别人关照的。每个人都有进入年老体弱的时候,老有所养,是重要的民生命题,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老无所养,则意味着人生最大的悲剧,向来被公认为社会治理失败的标志。
我们知道,中国的养老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而中国式养老的社会文化基础,却是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便是其生动的写照。在中国的养老传统中,膝下荒凉,便意味着人生晚景凄凉。也正因为如此,幼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是国人公认的三大悲剧。为了强化家庭养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博大的“孝文化”。以家庭为载体,以“孝”为引领,以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为依托,是中国式家庭养老的重要特点,也是传统社会成功运转的重要基础。
可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普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在“4+2+1”式家庭结构模式下,如果再延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那么就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要承担起父母2人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人的养老责任,中国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显然遭遇了重大挑战,发展社会化养老,成为必然选择。
其实,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初,政府就提出过社会化养老的初步设想。然而,养老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光有粗线条的设想还远远不够。从当前的情况看,社会化养老的发展速度确实十分迟缓。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化养老机构不断曝出虐待老人的丑闻,更让人们对这项事业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从家庭养老转变为社会化养老的关键“拐点”;另一方面,却是社会化养老无法满足人们的养老需要。那么,应该尽快出台一部社会化养老服务标准,让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有章可循,已迫在眉睫。
同时,政府有必要专门设立社会化养老管理部门,并建立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努力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让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当然,努力培育社会化养老文化,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