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见面会很特别:台下是座无虚席的媒体,而吉利的九位高层始终都是站着的,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
这个特意的安排,是李书福刚从西方学来的创意:“相互学习,互相尊重。”
和前几年的孤傲比,李书福变得谦和了,也很愿意融入到新的情境中去,为了吉利,也为了他并购的沃尔沃。
在媒体见面会现场,无论是门口摆列的宣传牌,还是视频播放的内容,只字未提吉利。甚至会议主背景上,也只写着“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
很明显,吉利在有意淡化自己的身影。能够将这样的细枝末节安排得当,说明李书福更加懂得抑扬之道。确实,一个是虽然身患疾病但地位稳固的豪车“元老”,一个是靠便宜车起家急切想转型的汽车“少年”,如何避免收购给沃尔沃带来的不良影响,让沃尔沃恢复往日的生机和活力,是李书福和吉利最迫切要做的事。
当然,对吉利和李书福而言,收购沃尔沃机遇和风险并存。福特为何当年花64.5亿美元买下,如今却以18亿美元拱手相让?原因很简单,沃尔沃已经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能够成功收购品牌并不等于能够成功摆脱被收购品牌的拐棍。”在一片欢欣鼓舞之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就对中国汽车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发出了质疑。因为吉利无论从规模,技术等综合实力上来看,依旧存属于后发型企业,在收购高端品牌时、运作中,都会出现很多重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成功签约收购是一回事,而成功运营并达到所需要的目标,则要比想象的更为遥远。
不过以李书福的个性,认准的事情很难回头。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是征途的起点,但并非终点。在忙着迎娶沃尔沃的同时,吉利又闪电收购中誉,最近又想趁势而上,考虑增加英国锰铜公司的股权。李书福苦心经营的吉利“汽车帝国”已初显雏形,他梦想造就一个全球性的车企巨头。
也有一些人担心,吉利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无论如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此先给吉利一些掌声助威。
本报记者 赵路 罗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