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企业不应嘲笑日本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 23:14  环球时报

  自1月21日起,日本丰田在美国以及欧洲、加拿大、中国发生“召回门”事件后,中国国内出现不少嘲笑“日本制造”的声音,认为日本企业的“质量神话”就此终结,“质量与泡沫同在”,认为今年中国的GDP有望超过日本,中国产品的质量也会同步超过日本企业的产品。对于这些,笔者认为都言之过早。

  从总体而言,中国的产品质量与日本的产品质量究竟谁更好一些,实在是不说自明。首先,日本丰田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意味着日本整个制造业都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在丰田出现问题后,整个日本制造业都开始反省:在将技术出口到海外的时候,如何将管理同步出口;在海外设立工厂时,如何在当地对外籍技术人员进行日本式培训;在日本高龄化与少子化并行、劳动力短缺、外国劳动者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应该如何保证产品质量。这种举一反三式的反省,应该有助于日本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反观中国,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但整个中国食品业的反省仍然不是很清晰。

  其次,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与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尚不在一个层次。日本企业的质量问题较多地出现在技术方面,而一些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往往出现在造假方面,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甚至有不良制造商就是在用假货来包装所谓的质量,何时败露只是时间问题。要弥补中国产品的质量缺陷,首先的切入点应该还是防假。

  再次,日本企业在应对质量问题和危机公关方面,也比中国企业强得多。尽管丰田这次一时难以放下世界汽车业“老大”的架子,但最终还是派遣社长到美国出席听证会。日本企业出现质量问题后,公司经营层一般会在媒体面前深深鞠躬向消费者谢罪,这在中国是罕见的。其实,这种“负荆请罪”的企业文化本来是源于中国,但在中国当代企业中却是凤毛麟角。至于我们在中国法庭上看到一些经营者低头道歉的情景,那已经为时晚矣。

  丰田出事之后,几十年心血付诸流水,今后在国际市场大量销售产品势必要比以前艰难。对中国企业而言,今后要向国际市场输出高科技产品,势必要苛刻要求自己的技术水准和管理模式,锻炼危机处理能力。“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天,中国企业不应该嘲笑日本企业,而是应该“以日为鉴”,以日本企业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为借鉴,从中汲取教训,才能避免在现代化工业道路上、在开始走向世界市场的征途上重蹈覆辙,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作者是旅日学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