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收购沃尔沃还要迈三道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7日 08:55  大洋网-广州日报

  鲁宁

  吉利能否吞食沃尔沃至少要过资金、工会、节能三道坎,形势不容乐观,可吉利偏偏逆势而行——莫非这宗收购只是一件资本运作的道具?

  近日,有两件事与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有关。一是李已入选“2009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二是福特23日宣称:已与吉利就出售沃尔沃达成一致。假如收购进展顺利,双方拟在明年春天签署协议,并在明年初夏完成交易。这第二件事对李是否也是“吉事”,尚难判断。何为“出售”,何为“达成一致”?中间的伸缩性非常大。李24日呼应:“吉利已与福特就收购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仅“所有重要商业条款”一说,就活脱脱一个“泥人张”,既可捏“老生”也可捏“花旦”……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跨国收购等资本运作自然而然。并非金融危机来了,国际汽车巨头日子不好过才为中国汽车资本海外收购提供了历史契机。2005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花钱无数塞了填不满的“狗洞”,最终双龙却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南汽和上汽争抢英国MG罗孚资产,一个拆了人家的生产线,一个抢到人家的生产图纸,最后南汽上汽经政府撮合联姻,但直到今天这宗并购依然是一锅烧不熟的“夹生饭”。至于“腾中骑悍马”这一“意淫闹剧”,国人已懒得提及。

  依笔者之观察揣摩,福特和吉利双双把此宗收购案搞成神神道道,各有各的算计、各有各的苦衷:

  自福特欲甩掉沃尔沃的包袱起,多家跨国汽车集团与福特有接触,吉利出现后,福特立即宣称“吉利是最合适买家”。整个谈判过程福特一个劲说吉利爱听的话,没少给吉利灌迷魂汤。吉利如一个刚进城的乡姑来到年终疯狂打折的上海南京路,哪里知道折扣商品其实是地摊货。

  吉利铁心要做成这宗内行看来并无便宜可言但风险不小的收购,究竟咋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书福的心思。十几年前我数次对李做过访谈,留给我的印象是聪明加精明,是个人物。吉利20年一路冲杀走到今天能与福特进行平等谈判,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但许多事此一时彼一时,愚以为,李能否吞食沃尔沃至少要过三道坎:

  资金:吉利是香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看似问题不大,但其资产负债率很高,若中资银行债权比例很高,商务部在审查此宗跨国收购时,会毫不客气亮“红灯”。

  工会:沃尔沃生产线、研发机构、营销团队、目标市场主要在欧美。3万人的队伍,工资、奖金、福利、各项社保,那是天文数字。那儿的工会特别强势,劳资关系正好与中国相反,法制、文化、理念极不相融,要侍候好一支牛皮哄哄的员工团队,可不像在国内打发流水线上的农民工。十数年前,首钢收购秘鲁钢铁,迄今仍被当地工会弄得“痛苦无比”,效益自然无从谈起。

  节能:沃尔沃顶极高档车,大排量,是“油老虎”加“排污老虎”。福特统领全球车市风骚上百年,对汽车之“时势”判断绝对“老奸巨猾”。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即便全球经济重新步入上升通道,沃尔沃的销售也不可能再创辉煌。何况,沃尔沃已经亏损多年,还不是市场日益缩小之故?也别指望国内市场有富豪和公款双重支撑,随着改革悄然推进,政策转向及限制、文化与观念递进,高档车市场萎缩势成必然。

  作为“汽车人”,李书福当然更明白这些,但他偏偏逆势而行,究竟咋想的——莫非这宗收购只是其资本运作长袖善舞的道具?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