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钢企集体倒戈引人深思

  吴睿鸫

  据报道,目前已经有38家中小钢企和巴西淡水河谷达成长协矿协议,这38家钢企和淡水河谷达成的进货量至少有5000万吨。

  中国钢企与世界铁矿巨头间的博弈正在逐步升级,最近“两拓”合资再次给中方增加了谈判桌上压力,现在,又有权威消息证实,至少38家中小钢企集体“倒戈”,与淡水河谷达成5000万吨的长矿协议。一个个坏消息的纷至沓来,让人忧虑。基于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发出了“史上最牛”的两句狠话,一句是,中方会坚持40%的降价底线,绝不会妥协;另一句是,中小钢企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与淡水河谷签订长协矿协议,即使达成了协议,也是废纸一张。

  尽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立场,是站在整体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值得肯定,但是笔者觉得,眼下很有必要对我国中国钢企在谈判中碰到的种种难题,尤其是中小钢企的“拆台”和“窝里斗”做一下深刻探究与分析。

  至于中小钢企为何会集体“倒戈”,与国家大型钢铁企业唱“对台戏”,形不成一致对外的合力,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大型钢企业曾有坑害中小钢企业的历史“丑闻”。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反映在2008年和以前时间,铁矿石行情上涨时,大型钢铁企业倒卖铁矿石,而中小钢铁企业不得不从现货市场获取现货矿。现在铁矿石行情低迷,中小钢铁企业正好利用此机会购买长协价铁矿石,避免去年的情况再次重演。

  其实,以上只是浅层次,容易发现的问题。倘若进一步分析,我国钢铁企业“一盘散沙”,联合谈判机制的乏力,才是我国钢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屡战屡败的主要因素。从现在来讲,我们铁矿石定价谈判,钢铁企业大都是各自为政,分散进行,很难发出同一声音,对手往往采取各个击破的技巧,来对付我国企业。而从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迅速走低的路线图,可以清晰看出,联合谈判是一个能够增加内地企业,对某种大宗产品国际定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2005年,我国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企业超过了500家。去年9月,我国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进一步降低,但仍有112家之多,与日本两三家企业参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状况相比,我国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实在太多了。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长期看我国钢铁企业铁矿石的需求量不会减少,只会增多,这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巨头谈判还会持续下去。但是,我们不愿看到,在铁矿石定价权上,永远是案板上肉,任人恣意宰割。笔者觉得,要想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提高我国在铁矿石市场中的博弈筹码,要在谈谈桌前拥有实实在在的“杀伤性”武器。所以,我们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缩减进口铁矿石进口资质企业,最好拥有10家以下,如此以来,就比较容易解决因内斗内耗问题,最终形成一致对外的良好局面。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