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观察:中国企业艰难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1日 11:10  南方周末

  尽管腾中收购悍马依然扑朔迷离,“阴谋论”、“炒作论”仍是很多人解读的视角,但有一点却明确无误:中国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正有着越来越强的走出去的欲望。

  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去海外抄底”的呼声四起,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了中国媒体报道的大字标题。

  美国《商业周刊》最近采访了39家中国公司,其中80%的受访者表示,它们将全球扩张视为优先战略。

  今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将有可能首次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FDI),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范春永在日前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将发生从“产品生产者”向“资本输出者”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胃口”日益扩大,它们因此面临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也在扩大。

  不久前,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向急于要钱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泼了一瓢冷水:“海外并购难道仅是一个‘钱’的问题吗?你吃得下来,管得了它吗?”

  从经验上看,中国汽车公司在海外的收购并不成功。数年前,上汽集团曾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和英国老牌汽车厂商罗孚的部分资产,但前者已经因经营不善和劳资纠纷于今年2月进入破产重组,后者被改造后以荣威品牌在国内销售,情况亦不理想。

  不仅仅是中国公司。印度塔塔集团2008年花费23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的捷豹和路虎后,后续又投入大约13亿美元,但到现在为止,结果仍难如人意。

  腾中重工在生产翻斗车和道路建筑设备等重型机械产品方面表现颇佳,但这对他们在组装轿车方面可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拥有多年整车制造经验的上汽、塔塔尚且如此,从未涉足乘用车研发、制造和营销的腾中重工,其所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大。

  对于腾中来说,它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扩大悍马的市场容量,以及如何整合公司以实现持续发展。否则,收购之后的维护成本和人员包袱都将远比收购时的付出昂贵和沉重。

  由于特殊的道路条件,中国西部,包括四川及其周边的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对越野车有着不小的需求,市场多集中于此。但悍马这种大排量、高能耗车,在美国的销量从 2006年以来每况愈下,连第一部悍马车拥有者加州州长施瓦辛格都承认,“这种高污染的汽车应该被淘汰”。从悍马过去十几年的市场销量看,销售最好的时候,是油价低的时侯。在高油价时代,其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中国国内的需求增长可能也颇为有限。

  而且,悍马目前的主要市场在美国,2008年3.8万辆销量中,有3万辆来自北美市场。悍马品牌因其军车血统,被相当一批拥趸视为爱国的标志,他们以跟美军士兵开同样的车为荣,一旦悍马收归中国企业,势必给悍马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造成不小的打击。

  要真正开拓市场,悍马必须改变——这需要从未有轿车经验的腾中投入大量研发费用,而且前景难期。

  很多“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着腾中可能将要面临的同样的问题:买马易,而驭马难——后续的研发、经营费用将是收购资金的几倍。除此之外,尚有强大的工会、不同的法律环境,甚至最基本的语言都可能成为障碍。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给我们提供了殷鉴。当年如火如荼的“购买美国”行动,尽管以三菱公司购买洛克菲勒大厦、索尼购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并购行为热闹开场,但泡沫的破灭速度也非常快———日本人斥资14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中心,最后却以半价奉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