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国务院发布深化医改意见 > 正文
■“新医改·浙江行动”连续报道之二
新医改凸显公益性,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那么,医药分家,老百姓究竟能从中得到多少利益?药价真的会大幅下降吗?大处方是否会“瘦身”?医院药房是否会挪窝到药店?卖药用药安全如何保证?
新华社公布的新医改3年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将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其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排出的时间表最为具体,“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显然,这项明显为了医药分开而推出的改革,看起来很鼓舞人心。但是,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明里暗里的采访发现,尽管新医改的东风劲吹,这条路,还是有些漫长。
本报记者 林丹
现场调查
医药收支分开的杭州实践
一患者年省近400元
昨天下午2点多,杭州下城区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多岁的方奶奶正在这里配药。她拿出一张名片给记者看:“这是我们小区的医生,他让我来这里免费体检的,我顺便来开点药。”
老人是杭州退休职工,有医保的。她举着手里的方便袋,一样一样给记者看药:4盒格平,每盒7片共82.4元,1盒达美康60片68.19元,累计150.59元。因为老人刷的医保卡,又有“零自负”的卡,所以她没付钱。“我看过的,这个价格,比药店还便宜。”
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月伟看到了方奶奶的药方,“我们是医药分开、取消药价加成的试点单位。到这里的病人,70%是来配药的。医保病人在社区配药,比在大医院配药可以多报销10%;再加上社区医院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差距就拉得更大了。”
朱月伟介绍,从2006年开始,该中心试点医药收支分开管理,涵盖17大类的300种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职工所有的收入与药品收入无关;而从去年8月开始,又对在中心建有健康档案的市民,推行了300种基本药品“零自负”。试点前,平均每个门诊病人的费用是105元,而去年降到了85元,降的主要是药费。
他以方奶奶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格平,零售价23.7元;达美康,零售价75.2元。也就是说,如果新医改实施后,仅取消药品加成费一项,老人一个月能省下19.41元;而零自负部分,也能省下12.92元,“一年下来,能省近400元。如果这些药品定价在医改后再挤些水分,那么百姓看病真的能省不少呢。”
朱月伟说:“医药分开某种程度上切断了药品与医生的利益链,医生更愿意为病人考虑了。比如,一瓶最普通的盐水,有塑料瓶装的,有袋装的。没有医药分开前,医生可能会想,袋装的加成是1.5元,瓶装的是0.75元,差了整一半,还是用袋装的。可是现在,我们用的盐水,全部是塑料瓶装的。”
记者暗访
想省钱去药店,结果配不齐
外带处方没着落
医院药房社会化,可能是医药分开的又一个选择。
对此,省中医院院长宋康表示,医院药房从医院里分出去,其实是很方便的事情。“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呼吸科医生,我怎么知道我的医嘱的执行情况?如果患者吃药出了问题,如何鉴别是处方的问题还是药品的问题?”
而省人民医院书记柴可群也告诉记者,医药分开后,医院对药房的管理还是不能断,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用药安全问题。
上周,记者也受托为一位温州的老病人找一种叫脑安胶囊的药。结果发现,如果真要医药分开,患者可有得忙了。
在杭州一家医院,记者开出了外带处方。然而,带着旧药盒,记者一路找来,从浙二对面的老百姓大药房,到浙一对面的九州大药房、肿瘤药房;从新华路上的海王星辰、武林药店,再到环城东路附近的天天好大药房,一口气跑了6家药店,记者都找不到这药。
带着医生处方,去药店却买不到药,这种情况,会是个例吗?
记者在一家医院的药房门口,随机“逮”了12个来拿药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外带处方去药店买?”
“药店我不放心!”其中,有7个人表示“处方药药店配不全”,还有不少人“嫌麻烦”和“担心药店的药不够安全”。
60多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她是帮丈夫来配药的,他们只在药店配配珍菊降压片,因为确定有货,“药店买药,报销比例没有社区医院高,但少了挂号费、价格便宜、离家又近,我们还是喜欢的,但是,一张处方要配齐却有点难。”
记者获悉,医院药房的药品,以处方药为主。以浙医二院为例,处方药大约有1000余种,非处方药仅有100~200种。
华东大药房总经理应杰告诉记者,他们一家门店常规的药品配置正好与大医院相反,一般为200多种处方药、1000多种非处方药,和医院的品种,重叠部分很小。
“我们在朝晖曾经开出药品超市,准备了6000多种商品,其中,处方药就有1000多种,然而,因为没有处方,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处方药过期。”应杰说,现在,对于一些特殊的处方药,他们也承诺供应,但需要预约,“一家大型药房的日客流量在400人次左右,可一个月的处方量只有150~200张左右,只占总销量的1%-2%,卖处方药,只是为提高服务质量。”
而在新医改方案公布之后,药店负责人最关心的,自然是基本药物目录。
有药店表示,我国目前基本药物品种过多,远远超过WHO基本稳定在310个品种的水平。而且我国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鼓励支持基本药物的生产、配送、价格低廉及临床合理使用的药物政策,因而基本药物的作用不明显。
“基本药物目录,只要公布,我确定,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配齐。”有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实话,“我们天天盼医改可以让医药分开,可以让我们承担医院药房的职责。但是,说实话,我们目前是没有办法承担起这个职责的,现在的驻店药师,只了解药店里卖的常用药,对于处方药的了解很少。要卖处方药,我们还真没准备好。”
政策解读
加成费、药事费一减一增
药品水分难挤干
新医改中明确提出,取消医院现有的药品15%的加成费,在试点地区,考虑增设药事服务费等办法,以补偿取消药品加成所造成的经费损失。这是两个新旧名词之间的转换。
药品加成费:是指医疗机构销售的药品,其采购价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差价。
药事服务费:是指患者享受医生诊断和药品调剂等服务所交的费用。
记者调查了杭城一家中等规模的医院。它每年有100万人次左右的门诊人数,1700张左右的实际病床。如果增设药事服务费在医院试点,会怎么样?
目前该院每年15%的药品加成收入约6000万人民币。记者算了一下,6000万的资金缺口,如果以一次门诊、一张病床一天为收取一次药事服务费的基本单位,那么应当是6000万/(100万+1700×365)。这样算下来,如果要填补这块资金缺口,完全靠药事服务费的话,一个病人,一次门诊或住院一天需要付出的药事服务费就在35元左右。
而记者手头的一份杭州市卫生局2月份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显示,杭州市级医院,每门诊人次费用在132.8~183.3元之间。显然,人均35元的费用,远超出了15%的药品加成价格。
这家医院的负责人坦言:“我们希望政府能增加投入,明确对我们公立医院的经费补助项目,来弥补这一缺口。按照新医改,看病付费方式和价格构成或将调整改变,今后在降低大型设备、医用耗材和药品的价格的同时,就会提高医疗技术劳务的收费价格。”
这一减一增,是否能最终减轻百姓的看病费用便成为一个悬念。
昨日记者在浙医一院门诊配药窗口遇到了刚拿了药在整理的慢性病患者陈大妈。她担心地说:“我是老慢支,有高血压、冠心病,一天吃的药超过4种,以前都是挂方便门诊开药的。如果照你们说的,药价便宜了,可医院为了多收药事服务费,要求我开药的时候,挂3次号、找3个不同科的医生,怎么办?”
广州白云山药厂驻杭的一位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基本药物目录、医药分开,未必能完全挤干药品的水分。他举例说,同样的一盒丹参片,国家指导零售价是7.6元,白云山的生产成本是6.3元左右,而小药厂的成本只有1元多,这中间的差价,往往“藏”在了流通渠道。“医院减少药品15%的加成费,挤出的水分真的有限。”
这条路,的确还有点长。
本地访谈
药店监管更要加强
据悉,2003年放开药店间隔150米的限制之后,杭州地区药店从2002年底的846家,增加到了目前的2700家,药品价格也大幅下降,基本上每个市民都可以在家门口方便购药。
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处长柳静波告诉记者,从3月10~31日,药监局对杭州6城区的240多家药店进行突击暗访后,发现大多数药店的情况较好,也有部分药店存在药师不在岗或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情况,还有个别药店的进货渠道不规范、违规经营医疗器械或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均依法进行了处理。
他说,药监部门对于药店的监管今后还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