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金融危机重新规划产业分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17:03  《新财经》

  “城乡对流”

  会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新财经》:在进行这样的规划之后,怎样才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陈平: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城市化相对应,我把它称之为“城乡对流”。中国目前的很多问题,包括养老、教育、科研,等等;都可以在合理的产业分区中,用市场经济方式加以解决。

  中国是个老龄化社会,大城市里养老问题很严重。而北京、上海周围已经出现了一个潮流,就是大量的退休干部到近郊农村租房或买农民的房子住,这就是小产权房,这个趋势实际上缓和了城乡矛盾。年轻人进城没有能力租或买高价房,大量的退休人员住在城里是没有道理的。退休人员下乡,也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住在郊区,保姆也可以就地雇佣农民。

  但问题是,城里的医疗资源农村不具备。而城市医疗体系配置极不合理,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资源闲置。在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下,保险公司不让投保人知道哪个是高级医院,医院就像机场一样,大家看病时,都不知道谁是专家。在中国,看个感冒都要去三甲医院找主任医师,怎么会不拥挤?城市医疗资源过剩的根源,是医院配置以高收入人群为中心。假如各大城市把干休所从市内迁到郊区或农村,并把为他们服务的部分医院也搬到郊区,或者让大医院在郊区设分支机构,城里的退休人员就可能愿意去郊区。郊区空气好,就近可以看病,剩余的医疗服务还可以惠及农民,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江西、四川这样的地方有山有水,环境非常好,可以让级别高的退休干部迁到庐山、婺源这样的地方,普通中产阶级退休人员迁徙到城市郊区,这样就可以形成城乡对流格局。

  在这个格局下,农村剩余人口不用大规模迁徙,就可以就近就业了。

  “小城创新”的基础

  在发展研究型大学

  《新财经》:那么,您上面说的教育科研问题应如何解决?

  陈平:现代科学技术和产业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新技术摧毁传统就业的速度,往往快于创造新就业的速度。假如中国还是依赖从西方输入先进技术,不及早建立独立自主的创新体系,就难以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中国的教育科研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科研效率很低,这是不科学的,很多教育资源都被浪费了。我认为,应该把研究型大学迁到中部教育区的中小城市,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中的研发中心,一定要放在中部丘陵地区,不能放在沿海。

  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型大学,很多都在小城市,包括英国的牛津、剑桥和新崛起的拉夫堡大学,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城市学校的研发气氛并不好,住房成本极高,老师和学生急功近利。像巴黎大学,学生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上街造反,法国学生运动频繁的原因就是大学都集中在首都。但牛津、剑桥的学生要造反,不可能冲击中央政府。中国学风很好的中国科技大学如果不是在合肥,什么研究也做不出来。北大和复旦的老师、学生素质很好,但心浮气躁。真正想做研究的人,会愿意在安静的地方做。小城市的地价房价和生态环境远比大城市好,学校的有限资源才会集中于科研而非房地产开发。

  中国政府应该给大学更多的资源,“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科研是单纯靠企业的力量实现的,主要靠国家扶持或非盈利的基金会长期支持。科研是很费钱的,而中国的大学靠政府的教育经费养活,不得不搞短期创收,没钱搞中长期科研。政府应该给大学足够的土地或者国有资产,让大学成立基金会。美国的大学是和工业直接联系的,美国政府给予公立大学大量公有土地,给私立大学私人捐款的基金免税,加上大企业的合作与支持,他们才有钱搞科研,出来的成果也很快市场化。中国不改革目前的财政体制,难以发展独立的创新体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