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投和平安海外投资的得与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07:5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黄蕾 但有为

  以为退潮时能捡到贝壳,殊不知多是扎脚的玻璃。

  0.92欧元/股,昔日“银保双头鹰”富通集团的最新收盘价。在中国平安入股一年后,非但未见分红,就连238.7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成本也所剩无几。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海外投资上素来长袖善舞的中投公司也尝到了钱袋缩水的苦涩,在黑石、摩根士丹利、Primary基金三项主要投资上的失利,着实给这个投资大鳄泼了盆冷水。

  在这场令人窒息的次贷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很难以“局外人”自居。在当前的形势下,这次“出海”捡贝壳的经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反思和警示。

  输在“跑得快”

  与时间赛跑,白手起家的中国金融机构多数奉行着这一经营法则,在具体行动时则被诠释为创新、突破,忙圈地、忙圈人。

  然而,这次它们却恰恰输在“跑得快”。按中国平安三季报数据来推算,其投资富通集团股票的成本价为197元人民币/股,如此高企的收购价,从开始决策到具体行动,中国平安只用了区区数月,便火速在二级市场拿下富通,并几次追加股份力保最大单一股东席位。激进的心态不言而喻。

  有人感慨说,如果中国平安能再慢一拍,如今心痛的将会是他人。据消息人士分析称,中国平安投资富通股票,“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收购后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据说,当时竞购者众多,其中还有中国平安的老对手中国人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就在中国平安投资富通股票的两个月后,中投以50亿美元购买摩根士丹利不超过9.9%的可转换股权单位。时至今日,摩根士丹利股价已从去年底的50美元跌到十几美元,中投浮亏近40亿美元。据有关消息称,中投目前还在与摩根士丹利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在2010年7月进行的转股价格上获得一定的补偿。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可能对所有的行业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机会显现的时间可能不一样。”普华永道合伙人谢韬说,“现在很多端倪还没有显露出来,两、三个月以后出手,也不见得就误了这个时机。”

  在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看来,尽管最近国内外的舆论“忽悠”中国企业去美国抄底的“理论依据”不少,但他本人并不赞成中国企业目前去华尔街抄底。他认为,如果在这种看似便宜货满地的时候仓促出手,一旦接手可能发现有更多的窟窿等着补,那时候想抽身都来不及。

  法律成本省不得

  中投、平安是国内大型企业“出海”失利的两个典型案例,也是近几年国内金融企业跨海并购重时间而轻风险的缩影。

  在与多位从事并购案的律师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企业在收购案上往往容易忽视法律成本。按照上海信诚律师事务所刘军厂律师的说法,“国外金融机构在对待并购时通常比较沉着冷静,除企业本身的律师队伍参与尽职调查之外,还会聘请第三方律师团队,更多地考虑第三方意见;而国内企业真正按这个流程做得并不多,还有不少企业是高管拍脑袋决定。”

小调查

1.您认为平安索赔富通会成功吗?

不会
不好说

2.金融危机是否会波及中国险企的海外投资?
有影响
没影响
不好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富通称交易延缓无碍集团现金状况 平安继续观察

    富通三季报扭亏 中国平安冷暖自知

    富通三季报扭亏 巴黎银行中国平安冷暖自知

    索赔富通 中国平安实则有法可依

    律师支招中国平安索赔富通 并非束手无策

    富通:交易延缓无碍集团现金状况

    中国平安急升跑赢 富通拆售资产案获有利判罚

    比利时上诉法院裁定:富通资产出售暂停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