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价改革时机成熟 定价机制亟待公开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10:42  法制日报

  专家称国际成品油价大跌难撼国内两大石油集团“跟涨不跟跌”惯例

  本报记者 辛红

  有如过山车的国际油价着实出乎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测,从今年7月份的147美元,如今已跌破60美元关口。虽然国内成品油批发价也出现大幅下调,北京、广州等地,一些民营加油站陆续降价,但在北京,国内两大石油集团所属的加油站价格并未调整。

  一些车主们感到疑惑:“即便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何咱老跟涨不跟跌呢?”

  定价机制要有章可循

  “政府应该把油价降下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说:“无论国际油价高或低,我国都应适时理顺成品油价格,当然在国际油价走低的情况下调整,对我国更为有利。”

  而理顺成品油价格就不是简单的跟涨跟跌,而是形成新的定价机制。

  董秀成告诉记者,从2001年11月开始,由于国际油价相对平稳,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油价“挂钩连动”的机制。即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这三个市场,再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一个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可以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浮动,制定具体的零售价。

  从2001年11月到2003年,共调整油价13次,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有效,使得当时的国内成品油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

  “国际油价开始爆涨,如果国内再沿用三地挂钩连动的办法,我们的汽油和柴油价格就会暴涨。”董秀成说,“政府担心国际油价飙升,导致国内的油价过快上涨,国内无法承受,因此取消了这个价格形成机制。”

  2007年初,发改委制定了新的定价机制,即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加上炼油企业一定的利润而产生的价格机制,又称原油成本法,但这个定价机制一直没有实施。

  董秀成说:“原先的定价机制没有说取消,新的又没实施,最近两三年人们不知道油价什么时候调、怎么调、为什么调,引起一些误解。因此,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须公开、透明,有章可循。”

  补贴造成新的不公平

  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大涨使得国内相关行业遇到较大生存压力。为了缓解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油价及经济的冲击,我国一直都在通过财政补贴来弥补两大巨头的亏损。

  据统计,前三个季度,中石化和中石油获得的财政补贴分别为451亿元和147.25亿元,而他们的净利润分别是83亿元和382亿元。许多人因此疑惑,为何两巨头一方面获得巨额利润,一方面又要财政补贴?

  “稳定油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相关企业的成本压力和生存风险,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中石化、中石油确实为稳定油价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但补贴的确制造了新的不公平。你无法知道哪些是油差造成的亏损,哪些是企业应该提高效率、科学决策而避免的亏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