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汇源:合理交易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01:51  中国经济周刊

  几个关键词的“质疑”

  前面谈到,在讨论汇源并购案时,涉及到的关键词有“民族品牌”、“洋人”、“国计民生”、“垄断”等。

  首先,怎样才算是民族品牌呢?是否可以简单的认为,本土民众在本土创建的成功品牌就是民族品牌?不尽然。如果严格地从品牌学的角度讲,“民族品牌”指的是能在国际市场上代表国家、代表民族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产品。如果没有走出国门,还只是“寓居国内”,则无民族与国家之分。从这个角度,汇源是个国内的好名牌,但因为没有走向国际,因此离真正的民族品牌“尚有差距”。

  其次,什么叫“洋人”?是不是所有涉及到“洋人”的东西就一定都归于“洋人”的权下呢?也未必。至少我们知道,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后,不是把它“拿”走,而是继续将在中国市场生产、销售果汁产品,为中国贡献GDP、贡献就业。也就是说,可口可乐这个“洋人”不但没有“留洋”,反而留在了中国,为中国人服务。这说明在今天的局势下,洋人和华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另外,我们还知道,可口可乐一个长项是非常善于生产与营销。因此,通过收购,它可望将汇源纳入可口可乐全球的采购与销售系统,降低成本,提高“汇源”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果真如此,则无论“汇源”是谁的,被卖到哪里,都会永远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中国将因此更加唱响世界。

  一句话,“汇源”如果想成为真正的民族品牌,它就不应该是中国的,更不该是北京的,而应该是世界的。

  再次,仅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可口可乐的并购是否一定加剧市场垄断?这一说法也值得商榷。可口可乐原本的主营业务是碳酸饮料,在国人保健意识日益强烈的今天,碳酸饮料的市场开拓空间已很有限,而果汁、茶饮品等崛起势头强劲。细致地看来,果汁与碳酸饮料并不是同种产品,而是互为替代品。果汁饮料行业的增长恰恰会带来碳酸饮料的饱和甚至是下降的趋势,并不能简单的用“加法”来计算可口可乐与汇源并购下的市场细分状况。

  此外,在中国市场上,果汁等保健饮品还有王老吉、康师傅、统一、美汁源、牵手等品牌,汇源只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进入中国30年,深入千家万户,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洋品牌。它对中国人消费的方式和对饮品口味的了解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内企业,而且“三十年如一日”的高品质产品更是被国人赞誉。如果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能够为大家带来始终如一的高品质果汁产品,对消费者也是好事。

  最后,再谈一下所谓的并购影响“国计民生”是否成立。其实,这个问题在讨论中是最勉强的。因为即便不谈汇源所占的市场份额,汇源果汁所在的行业也根本不能称之为影响“国计民生”,所以也更谈不上所谓的“国家安全”。

  正确认识“民族主义”与“民族利益”

  走笔至此,还不得不深思的就是,在“民族主义”渐趋抬头的今天,什么才最符合民族利益?

  是固守么?肯定不是。“闭关锁国”是极其狭隘的民族主义,这在清末时期已经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而今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则给我们上了正面的一课。民族主义只有矗立于世界之林,才能够被体现的最为充分;民族利益也只有在世界大市场之中,才能够被各方面争夺。

  朱老板在全球经济急剧动荡的时候,把汇源上市公司以溢价三倍转手他人,并积极布局果汁上游行业,就可以说是争取到了最大的民族利益。如果大家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汇源”易主给“洋人”这个事实,那不是朱老板的问题,那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还需要走向成熟的问题。

  如果我们应该把更多地目光转到“真正的利益”上,而不是“所谓的利益”上,就要把问题看得更深、更远、更全面。

  在对待每一个中外商业案件时,我们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民族情感与民族理性,在拥有民族情感的同时,不丧失民族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最大的民族利益,不失大国风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