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汇源:合理交易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01:51  中国经济周刊

  赵晓

  2008年9月3日,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公布,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总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若交易完成,汇源果汁将撤销上市地位。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涉及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时隔两月,这一事件在全国依然轰动不已。一个被广泛争论的问题就是,被民众认为是民族品牌的“汇源”是否可以被卖给“洋人”?这其中,涉及到的关键词有“民族品牌”、“洋人”、“国计民生”、“垄断”等。批评者认为,汇源是民族品牌,卖给洋人,不利于国计民生,并会加剧跨国公司的在华垄断。究竟怎样看待汇源并购一案。本文试作些简单分析和讨论。

  品牌交易可以创造价值

  显然,大家如此关注“汇源”,是因为“汇源”这个品牌在中国、在行业内已形成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确,品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名、且有美誉度的所谓品牌,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能为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南方某皮具企业同一条生产线生产下来的皮带,贴上某外国品牌就能卖到几十元上百元,而用自己的品牌就只能卖到十块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品牌能带来价值,使得品牌自身也具备市场交易价值。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每年都对全球著名品牌进行排名,而排名的依据便是对它们自身价值进行估价。同时,许多品牌每年也都在市场交易中“易主”。中国企业近几年就购买了欧洲的许多品牌,用于拓展海外市场。

  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拿去交易。这一点很重要。有人说,民族品牌不可以买卖,理由当然是因为其有价值。然而,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交易呢?应该是,正因为一件东西有价值,才有可能去交易,才适合去交易,才能给交易双方带来价值。交易的最大作用就是在交易中创造买卖双方的“剩余”——即双方如果都觉得买卖合算的话,则双方都会觉得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剩余”,这就带来双方福利的提高。所以,并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只有生产才创造价值,交易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拿到市场上来进行交易。明确这点后,接下来再来讨论什么样的交易为合理。对此,经济学的判定很简单,只要价格合理,则交易即合理。那么,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呢?经济学上同样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说法,就是只要买卖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这是因为,合理的价格通常要依从于许多条件,只有买方和卖方自己具有较完备的信息,双方一致自愿同意某个交易价格,则这个价格就是合理的。

  举一真实历史事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遭遇经济危机,日本企业大肆收购美国公司,包括房地产、石油等著名美国品牌,就连象征美国经济的洛克菲勒大厦、象征美国文化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都被日本人收购了。而美国人忍住了气,任由日本人收购。由于美国放弃了许多传统产业,美国终在新经济中大打了一个翻身仗,而日本则由于泡沫破灭,不得不将当初高价买来的许多美国资产和品牌吐出。这其中的曲折,值得今天的中国人好好回味。

  所以,我不相信旁人能比“朱老板”更清楚汇源的价值、更清楚汇源的这笔交易合理不合理。我亦不相信仅凭现在的信息,就能清晰判断出售汇源究竟是否合算。

  交易是一个长周期,我们需要时间的检验。

  汇源卖得值吗?

  当然,在明确了“一致同意就是交易合理”这一点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汇源”交易的价格是否合算。

  现在财经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什么?即“现金为王”。在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深入、全球经济入冬的今天,可以说谁拥有了现金,谁就拥有了一切。全世界运用此观念最为娴熟的可能就是这位“朱老板”了。

  来自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汇源的核心果汁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减少了7.3%,同时销售成本上升了4.8%。回头来看,在内外“雨雪冰霜”的环境下,朱老板能够溢价近三倍的价格将汇源卖出,无论如何都不失为一个“大手笔”。此举,让他一下子拥有了74亿港元现金。

  而后的事实更说明,朱老板不仅有眼光,还有很好的运气。他做了一笔很好的买卖:从公布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消息的9月3日至今,不到两个月,全球各大股指纷纷大幅下挫。香港恒生指数更是由20964点(9月3日开盘)走到了11016点(10月27日收盘),连续跌破多个整数点位,下挫幅度深达47.45%。试想,同样是可口可乐和汇源,如果现在坐下来谈收购合约的话,是否还会是179.2亿港元呢?

  除了在“经济冬天”之际、及时回收现金的“大手笔”之外,笔者还想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评判一下汇源的变局。众所周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与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随着人均GDP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需求结构将显著地由以满足温饱为中心的必需品消费,向非必需品消费阶段转化。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要发生明显的调整和转变。此外,中国在世界分工中劳动力价格优势早已不在,为避免在发展中国家经常出现的“贫困化增长”和“分工陷阱”所造成的经济结构的扭曲和经济效益的流失,经济结构的调整更是在所难免。

  早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而最近几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更是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将从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一二三产业并重,由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投资与出口并重,经济结构调整则自然而然地要从以前的第二产业为主,转为一二三产业并重,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重。而从世界大市场的格局看,中国还需实现的一大转型就是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中国制品”走向“中国品质”。

  “舍得舍得”,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洪流下,朱老板如果想来个全面升级,就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得”。一个基本情况就是,中国是世界上水果产量最大的国家,品种也最丰富,但有近2亿吨水果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工业加工,目前整个工业加工比例不到8%。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一般工业化加工的可以鲜销鲜食的水果也不到5%,发展空间非常巨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果汁行业的竞争已经升级,而在果汁上游原料领域,跨国公司还没有开始渗入。可口可乐公司并购汇源,只是其上市部分的果汁饮料和罐装业务,而朱老板在16年努力打造一个完整的现代果蔬产业链后,把主要精力从市场销售撤出,这样才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向上游进军,再去占领一个制高点。

  事实上,早在2006年开始,汇源就已经把建设上游水果基地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国布局。该布局从源头抓起,围绕水果基地的建设,逐步推进市场开发。与此同时,汇源集团还在全国链接了400多万亩的优质水果基地,其原料和生产基地已布局吉林、北京、山东、河北、湖北、新疆等十几个省市和自治区。用朱老板的话来说,当中国的果蔬产业“一个从源头到终端的产业链条”基本完备,他把汇源果汁饮料及罐装业务卖给可口可乐后,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果汁饮料的上游,积极发展中国水果品种的改造以及深加工。如此,另一个“汇源”可期

  所以,当我们能看到朱老板究竟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时,再做评论也不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