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电企高薪合规合法说缘何广遭质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 09:58 法制日报

  别让电价成为解不开的死结

  如果亏损面继续扩大,政府接下来的妥协之举,很可有是减免电企的一部分税和费,仅此而已,走一步算一步

  鲁宁

  看得出,王野平在答记者问时非常小心翼翼,措辞谨慎,惟恐说话不当被媒体误读为电监会与电企穿一条裤子。不幸的是,经多家媒体和门户网站报道后,王副主席还是被置于众网民集体拷问的“风暴眼”。电企亏?电价涨?为电企做说客?为“电老虎”张目?垄断无耻!.……拷问还是客气的,“调戏”王副主席的网贴也不计其数。

  那么,电企亏不?电价该涨不?我谈点个人看法:

  第一,电企确实出现了亏损。“今年前2个月,规模以上电企,有1990家亏损,亏损面41.69%。”这组数字由国家统计局和中电联(行业协会)共同发布,权威性当无问题。否则,就此开展的讨论就失缺了前提。当然,四成亏损面一说仍显“粗糙”,它未向社会交代亏损的央企、地方企业、合资企业及企业自备电厂各占多少比例,以及亏损额总量数据。统计数据大而化之,中国的一个“老毛病”,其成因及背后的“心思”此文不表。

  其实,即使缺乏亏损之官方统计,只须对电力工业略知一二,凭常识也能做出“亏”之判断。电靠煤转化,近半年煤价涨幅在25%以上,其中电煤平均涨幅还要高出约4个百分点。煤是电的成本构成大项,就像上海超市里的馒头,面粉涨价而不准馒头涨价,馒头只能变小……当然,作为中国经济“基础价格”的电价,政府对其管控比馒头要严厉许多。如是,电企亏损势所必然。国资委业绩考核局副局长刘南昌甚至断言:按目前的煤价趋势,70%以上的国电企业将会亏损。

  追溯历史,电与煤结冤家始于1990年代中后期,此前,统配煤、统配电,电与煤相安无事,前提是对煤予以大量财政补贴。后来,随市场化进程加快,外加财政补煤不堪重负,国家放弃“煤补”。于是乎,在电煤继续统配的情况下,煤大幅亏损,在2000年前后达到难以为继之地步。没辙,政府放弃电煤统配,允许煤价适当放开……无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系中国经济体制之顽症,电煤价格放风筝,煤企翻身得解放,电厂哭爹喊娘哇哇叫,逼着政府尝试煤电价格联动,2005年4月和2006年6月,两次联动,上网电价上调了2.9分,销售电价上调了5.1分。此举虽对电企消化发电成本有所帮助,但遭来全社会强烈反弹,直接和间接推高了CPI,外加电企以国字号为主,涨电价与垄断。

  眼下,受错综复杂之利益纠缠,既非市场定价又非行政定价的国内电价,形同“非驴非马”,现阶段惟一可供改良———缓释电企亏损之办法,只能是继续硬推煤电价格联动。只可叹,这项联运从2006年下半年起已失去外部支撑条件。试想,眼下政府的最大敌人是通胀,电价“基础价格”之属性,牵一发而伤全身,哪个敢拍板搞联动?而更令人难受的是,电价长期扭曲,尤其是工业用电太廉价,不仅不利于各地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企业节能减排,反而会刺激地方和企业一个劲拼抢“三高”项目,导致宏观调控无从做到釜底抽薪,而只能不断在釜顶上压石头之尴尬。有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家大业大摊子大,外加更大范围的综合性体改长期遭遇瓶颈制约,要想理顺电价包括整个资源类产品价格难啊!

  全球化背景下,讨论国内电价还须有国际视野。基于全球能源供求大势,国内煤价肯定还要涨,且将长期在高位运行。如是,国内电价如成品油价一样,价格倒挂将是长期的。何况,防通胀———保民生———求稳定,乃当下及今后相当长时间段内的第一要务。因而,结合上文分析,我敢大胆断言:电价确实是现阶段解不开的死结。而如果亏损面继续扩大,政府接下来的妥协之举,很有可能是减免电企的一部分税和费,仅此而已,走一步算一步。对此,有关方面显然不能继续无动于衷,因为我们不能让电价成为解不开的死结。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