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年钢材是否重蹈覆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1:5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 张平

  当2008年国内铁矿石协议谈判结果宣布之际,世人均哗然。65%的涨幅可谓意料之外,在此前多家机构的预测中,均不曾企及如此高度。然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国内外钢铁企业踊跃上调出厂价格,现货市场也积极跟进,短期内市场价位急剧推升了500元/吨左右。这一幕与2005年的情境似曾相识。那么2008年国内钢市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惊人相似

  2005年2月22日,新日铁公布与巴西CVRD达成一致,铁矿石合约价格上涨71.5%。这与今年谈判结果公布时间仅仅相差4天,幅度相差6.5个百分点,而且首发价格的谈判双方仍然是巴西与日本。当2005年2月28日宝钢正式接受矿价谈判结果后,国内钢材现货市场也顿时出现了一波拉涨的行情。

  截至当年3月中下旬,全国螺纹钢平均价格上涨6%;中厚板均价上涨4.5%;热轧板卷均价上涨5%。此阶段国内钢价攀升的主要动力来自国际矿价大幅上涨的刺激,市场心态高亢,对后市看涨的趋势统一。但是进入3月底4月初,国内钢价因不堪重负逐步下挫,市场心态随之坍塌。其中最为重要的下跌因素来自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在3月20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强调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应对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之后,一系列的调控政策随之出台,其中包括取消钢坯出口退税、出台享誉盛名的“国八条”抑制房地产盲目投资,以及出台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等等,这极大地挫伤了市场心态。其次,由于当时市场高价基础不牢,下游需求跟进不足,市场价格虚高的成分较重,行情回调也是必然结果。

  2005年的辛酸历程是否会在今年重演?

  原料成本已相去甚远

  但两者在一些方面已经出现很大不同,其中原料原本已相去甚远。

  2005年国际协议矿价巴西(以南部粉矿为例)FOB价为36美元/吨;澳洲(以RIO-Hamersley粉矿为例)FOB价为39.5美元/吨。加上海运费合计巴西矿CIF价为65.3美元/吨,澳洲矿CIF价为51.8美元/吨。然而2008年协议矿按近期海运成本计算,巴西矿CIF价为150美元/吨,澳洲矿CIF价为115美元/吨(此价格参照65%涨幅计算)。从协议矿的到岸成本来看,05/08价差就在60-80美元/吨,另外现货矿05/08价差更是高达800元/吨。焦煤在钢铁冶炼当中是仅次于铁矿的原料,2005年3月国内主要地区二级冶金焦均价在1100元/吨,而2008年3月份均价已达2000元/吨左右。则2008年仅铁矿石与焦炭两项就导致吨钢成本比2005年上涨1500元/吨。

  经比较,05/08年同期主要钢材品种市场价格相差均小于1000元/吨,小于成本上涨的幅度。其中热轧板卷仅比2005年高50元/吨;冷轧板卷更低于2005年900元/吨。可以看出,2005年由于冷热轧等高端产品国内供应能力不足,市场需求旺盛而致价格虚高。而近两年在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高端产品生产线的投产力度加大,市场价格也逐步向低端产品靠拢。正是在这种转型的过程中,国内钢材高、低端产品对于成本上涨的反应都偏刚性,依靠利润吸收成本弹性的空间不足。这也进一步说明,2008年国内钢材市场较2005年将更为强烈地感受到成本压力,即便是遭受2005年同样需求不旺的情况,也无法进行大幅回调来获取成交量。更为可能的操作途径是,企业因资金压力而停产、减产或转型。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