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汽车业:聚裂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7:53 《中国企业家》杂志

  * 一汽觊觎华晨

  * 奇瑞走合资路线

  * 吉利开放股权

  文 | 本刊记者 刘涛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880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2.0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尤其是私人购车比例已经上升至80%以上,成为轿车市场的绝对主体。中国政府对拉动内需的坚定信心意味着:2008对汽车业仍将是一个盆满钵溢的井喷年。

  对于早早在中国排兵布阵的欧美日韩汽车企业来说,接下来的一年将是他们比拼产品、价格与服务,尽情享受中国巨大市场空间的时刻。而对于中国本土汽车企业而言,2007年流露的种种迹象表明,走了20多年合资路线的中国汽车产业将历史性地进入对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空前推崇的年代。

  不过,对于处在第一阵营的三大国有汽车集团和处在第二阵营的草根车企,围绕自主品牌的建设,将逐渐显露出迥异的发展路径。前者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分散的资源,走上聚变的道路;而后者则会敞开大门,或合资合作,或开放股权,走上裂变分化之路。

  中国本土汽车商的竞争,很可能就此从纷繁嘈杂的产品竞争时代进入到暗流涌动的资本竞争时代。

  三大集团:善整合者为王

  2007年,一汽、东风、上汽的产销都超过了百万辆,三家企业的销量分别达到143.6万辆、113.73万辆和155.40万辆,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6.33%、12.94%和17.68%。从经营业绩上说,上汽集团已经成为“三大”的年度之首。

  上汽发起了重排座次的战役,而竺延风却把应对这场战役的任务留给了别人。2007年12月11日,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被任命为吉林省副省长。

  在离任前的几个月里,竺延风向业界公布了一份一汽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未来8年将投入130亿元打造自主品牌,建设四个轿车平台,开发50款自主品牌轿车车型,确保每年都有新款自主品牌车型上市销售的总体目标。这是离任者漂亮的告别词,也是抛给继任者的巨大挑战与使命。

  在竺延风手中,中国资格最老的两大自主品牌“解放”和“红旗”,一个险些和奔驰合资,一个已经挂上了丰田皇冠的壳子,而一汽新推出的自主品牌产品“奔腾”被认为是马自达6的变身。未来8年130亿元的投入是不是意味着一汽将从零做起,以自我滚动的方式发展自主品牌产品?从目前看来,这既不现实,也不划算。整合行业内现有资源,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获得所需平台与人才,已经是产业的大势所趋。

  2007年12月末,当竺延风转身离去,上汽一举兼并了南京汽车集团,成为行业整合者的先锋军。

  预言“上南”整合能否成功为时尚早,但以兼并重组方式获得既有的自有品牌资源正在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路径。

  2007年9月,东风公司公布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东风乘用车的总销量要提升到13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的销量要提升到72万辆,并为此成立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多年来,相比于一汽、上汽,东风的自主品牌建设走得最为迟缓。

  要立竿见影地解决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上的空白,效仿上汽实施兼并收购不失为一道良策。来自东风内部的消息,收购哈飞已经提上了东风的日程。在自主品牌产品上,哈飞已经开发出赛马、路宝、赛豹等车型,并在哈尔滨、深圳拥有两大生产基地。2007年前10个月,哈飞销售汽车24.2万辆,位列全国第九。东风如能拿下哈飞,不但能快速扩充自主品牌产品线,更有希望在总销量上与一汽、上汽角逐中国汽车业第一把交椅的位子。

  2008年1月间,有消息称,东风已经开始对哈飞展开尽职调查。一汽集团是否会在2008年步上汽、东风收购重组业内企业的后尘呢?很有可能。而且其收购目标很可能会是同在东北的华晨汽车。

  2008年,三大集团能否突破合资思维,营建、夯实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产品阵营,将是它们面临的集体考验。

 [1] [2] [下一页]

此篇为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