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入资中国铁路坚冰待破(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8:25 《国际融资》

  路在何方?

  铁路对外开放不仅是铁路建设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的必然举措。然而,路在何方呢?

  对此,某经济专家认为,我国国家的投资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逐年有所改善,外商投资比重逐年在增加,而铁路系统,国有铁路还没有一例由外国直接投资,关键是行业投资环境还有待改进。“因此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修建铁路,必须使他们有利可图,他们需要行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如税收的减免,财政补贴,银行信贷条件,决定运价的自主权等等,同时很多问题也希望有明确的法律决定,如土地拨给条件,拆迁费用标准,以及具体的奖惩限制等等,他们希望投资的风险达到最小,这些均需要有关部门研究落实”。他如是提醒说。

  融资方式的放开和改进也是一大举措。目前我国铁路筹集外资的主要方式还是国际开发银行贷款和其他政府贷款,中国政府为债务人,这是一种集中的融资方式;分散的融资方式要求以股份制企业为主体,这在目前的中国无论是微观体制上还是宏观政策上都不具备条件。因此,虽然进行了许多努力和试验,都没有能够很好地达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李学伟指出,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发展战略室主任贾进也表示,目前专门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还没有出来,“政策到位需要假以时日,无论怎样,铁路建设领域大量吸纳民间资本是必然的方向。”

  具体说,在融资体制方面,无疑要扩大融资途径,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外资,业内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

  发行境外铁路债券和国际股票。业内人士建议,中国铁路应把发行境外债券作为铁路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在境外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其优点是很多的,如市场容量大,发行费用较低,筹资时间快,对资金限制少。在方式上,发行境外铁路债券可由财政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发行,也可以铁道部的名义发行,还可以某个铁路经济实体名义发行(如铁路公司)。随着铁路改革不断深入,部分路局试行组建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后,以经济实体发行铁路建设债券的可行性最大,因为它不用政府直接担保,不用披露全路的信息。

  稳步利用国际证券市场引进外资。选择质量好的铁路大中型企业发行股票到国际证券市场上市。铁路新线建设如果采取以股份制公司发行股票的方式,直接到国际金融市场筹集外国资金,则可根据具体的建设周期、回收周期及预期盈利率来确定发行股票的时间。广深铁路公司于1996年5月在香港发行了股票,价值40亿元人民币的H股上市成功,为中国铁路在境外上市开了先例。

  实行BOT(项目融资)方式也是一种可以探索的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中文意思是建设、运营、转让,它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投资方式,由出资方全资投入建设,并且由其建立运营管理公司,全面负责运营,利用收入得到回报,在一定期限之后再移交委托方。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用BOT方式建设的项目有20多个,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尚没有运用于铁路建设的实践。因此,应加快把这种投资方式应用到我国铁路方面的探索,以便适时运用到铁路生产和建设中去。

  投资基金则是一种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长期信托投资方式。但是,国际上对投资基金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要求其中的25%不得用于铁路基础设施,其余的也规定必须分散到许多项目中去。这样,资金过分分散,与我们大规模建设的目的不一致,但可以在一些投资不是很大的铁路建设中运用,融资界人士建议。

  同时,还可以尝试融资租赁。这是一种新兴并广泛利用的信贷方式。以“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是当今世界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铁路可以通过缴纳租金,向外国取得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权。其优点是既融通了资金,又得到了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能享受税收优惠,这也有不少的借鉴之处。

  当前,从国际看,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加速,跨国间直接投资快速持续增长,为我国铁路产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展现出新的机遇;经济的全球化也使各国吸引国际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铁路利用外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国政治稳定,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外汇储备充足,综合成本较低,已经成为外资投向的重点地区。因此,今后几年,我国铁路建设将出现一个跨世纪的新高潮,业内人士都普遍乐观地认为。(摄影 黄承飞)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