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杰 万劫 完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6:16 招商周刊
万杰·万劫·完结 在山东,尤其是在淄博,一提到万杰集团,几乎无人不晓。 万杰集团大名,对本科时代的记者而言,堪称如雷贯耳。彼时,记者正在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山东工程学院(现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而当我们一班同学都在为毕业后找工作犯愁的时候,博山籍的同学,却显得优游自得。 原因很简单,他们毕业后的归宿早已经是“命定了”的——他们都相当于万杰集团“送出去”的学子,只要毕业后“回来”,不单每月享受生活补贴,而且所有学费统统报销;而倘若他们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成归来“报效万杰”,可报销的费用分别为60万元、100万元,这在当时听来,不啻为天文数字。 出生在博山区岜山村的人,命好。有同学如是感叹。 “地球上的一个中心” 岜山村的人“命好”,就因这个村里出了一个叫孙启玉的人。 孙启玉,1949年生,成长于红色年代。他的父亲是新中国早期的重工业机械工人,一个月收入能有六七十块钱。但要养活六个孩子,显然并不宽裕。孙启玉则是兄弟中的老大。 在一本名为《岜山红日》的书里,孙启玉被描述为,很早就显露出领导者的天赋,口才好,会讲故事、能写文章。在“文革”期间,他还曾带着10名同学徒步走向北京接受毛泽东检阅。 他的这些天赋在1978年之后的一次打井行动中充分施展。那时,他是全村三个高中毕业生之一,最初在公社广播站做站长,一天到晚在广播站的大喇叭里念些打击投机倒把、规范社会秩序的稿子,后回到岜山村担任生产队队长。 当时的岜山村处于赤贫和极度缺水的状态,孙启玉组织打井队为村里打出了一口650米深的水井。这口井建立了他在全村的威望。 其时,中国农村刚刚实行包产到户制度,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要到1984之后才大规模发生。孙启玉却早早地有了办企业致富的意识。 打出这口水井后,他抱着5瓶井水到上海找老乡鉴定,证明井水适合纺织漂染。于是,他接着到当地信用社跑贷款,终于拿到6万元,连赊带买,弄来了两只染缸。1981年8月11日,岜山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工厂——岜山漂染厂建成。 这个村办企业碰上了短缺时代的好运气,很快就在中国乡镇企业纷纷崛起的浪潮中发达起来。岜山漂染厂第一年的利润就达到10万元,顺利归还贷款。孙又先后领着大伙建成了淄博运动衣厂、淄博第四毛纺厂等6家村办企业,到1989年,全村工业产值达到1亿元,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产值“亿元村”。 孙启玉生平那句最著名的言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建成一个中心”就在这一时期发表。此后,岜山村里盖起了十几座居民楼,全村1000多口人全部住上了水、电、气、暖设施齐全的楼房。孙启玉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他用赚到的钱建设住宅楼、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设施,岜山村年满60岁的老人住养老公寓、领取养老金。 而随着万杰医院、万杰纤维、万杰织造、万杰制药等一批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企业的创办,万杰集团声名鹊起,昔日极度穷困的岜山村,俨然真成了“地球上的一个中心”。 伽玛刀造就商业神话 1990年,美国十大新闻之一就是关于伽玛刀这种新技术的报道,这为孙启玉学过医的弟弟孙启银所留意到。哥俩立即去国外考察,1992年成立的万杰医院也因此有了清晰的定位——不惜代价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开拓高端医疗市场。 万杰医院从瑞典买回的中国第一台伽玛刀,总耗资300多万美金,这在当时的中国公立医院眼中简直不可思议——如此大的投资何时才能收回? 但万杰医院更让公立医院大跌眼镜的一个举动,则是斥资1亿多元在全国一线媒体进行高密度广告轰炸。借助广告攻势,“伽玛刀”的治疗效果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在坊间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癌症和脑病的克星,而“伽玛刀”也变成了万杰的代名词。 之后,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患者家属纷纷不远千里朝圣一般向岜山村奔进,“伽玛刀”一刀切割出中国医疗史上的第一个商业神话:仅1994年一年的时间,万杰医院就用伽玛刀治疗了2000多例病人,而每例病人收费为两万多元人民币,一年之内,万杰就收回了设备的全部初始投资。 随后的几年间,万杰医院凭借伽玛刀轻易攀上了商业巅峰。2000年,万杰医院的收入约占上市公司万杰高科(600223.SH,2000年上市)主营业务收入的20%,利润则占公司利润总额的46%,万杰集团亦由此基本形成了化纤、医疗两条主线的产业构架。 除了伽玛刀之外,万杰继续遵循“高投入,高回报”的信条,近乎疯狂地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器械纳入囊中,除了PET、X刀、光子刀、诺力刀、MM50外,五年前更斥资4000万美金引入世界上用于临床的第四台质子治疗系统,每例病人平均收费达16万元人民币。 万杰连同孙氏家族由此暴富。在“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孙启玉及其兄弟孙启银以25亿元的身家排名第97位,在山东排名仅次于烟台龙口市丛林集团的张修基,位居第二;在之后出炉的“中国兄弟富豪排行榜”中,孙氏兄弟更是力拔中国内地头筹。 万劫不复神话完结 然而,频频登上富豪榜并没有为孙启玉带来好运气。非但如此,既往的成功,还严重助长了孙的坏脾气和自信心的极度膨胀。 知情人士透露说,“他那脾气有时根本不让人说话,谁的不同意见都听不进去,到后来,就连他亲弟弟孙启银都不行。” 可考证的是,孙启玉准备接手破产的国企淄博钢铁公司、大举进军钢铁产业时,尽管公司常委会上一片反对之声,最终都无济于事。而弟弟孙启银一次与之发生争论,见弟弟不听话,孙启玉马上老拳相向。 耐人寻味的是,孙启玉在万杰集团内部充分表现出“一言堂”的霸道,而在政府官员面前,却表现出俯首帖耳、毕恭毕敬,甚至是惟命是从,尽管到2003年春天他本人业已贵为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博山区委副书记。 及至他在当地政府官员递过来的万杰集团重组淄博钢铁公司意向书上爽快签字后,他竟然顺势做起了“钢铁大王”梦。 孙启玉后来说了实话:其实,早在2001年,他就想进入钢铁行业。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成长,钢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几乎到了“一天一价”的地步,这着实让人眼热、禁受不起诱惑。可让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钢铁投资方面,这四年中,万杰集团是阴差阳错,步步踩空。” 他当时的如意算盘是,从美国引进一套二手的生产设备,以100万吨板材为主导产品,达产后形成30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 从美国引进的生产设备如期到货了。万杰集团在毗邻公司的大庄村租赁了1700亩土地开工建设新厂房,可是大庄村的村民因土地补偿金问题阻挠施工,工程被迫中断,孙启玉转而奔赴淄山区政府提供的另一处农田兴建厂房,可同样的问题再次困扰着万杰集团。 后在博山区政府的协调下,孙启玉又将建设工地挪回了大庄村。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万杰集团重返大庄村后,连续阴雨天气,根本无法施工。这样一来二去,工程整整延期了9个月,而国家对钢铁项目的宏观调控与清理整顿却如期而至,万杰集团正好不幸赶在了风头上。 2004年春天,国务院调查组两次进驻万杰集团,下令该项目立即停工。后经多方努力,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发改委又批复万杰集团,原则同意项目恢复建设。 可是倒霉的孙启玉又一次凌空蹈虚。到了2005年,万杰集团前后在钢铁项目上的投资已经达到23亿元,而此时恰逢国内钢铁产业大幅滑坡,许多钢铁企业开始亏损。由其他钢铁企业对万杰钢铁项目进行托管是孙启玉考虑的一条出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万杰集团盘活既有投资的愿望最终成空。 最要命的是,以前争着为万杰提供贷款的银行,现在开始催讨资金。 与此同时,万杰集团在多个行业的经营均出现了问题。其主导产业化纤因遭遇行业性不景气,业绩持续恶化,2005年旗下上市公司万杰高科公告称,全年亏损达1.21亿元;2006年继续巨亏;而仅仅在今年2月份,万杰高科就连发4份重大诉讼事项公告,在这4份公告中,万杰高科涉及与银行贷款有关的诉讼事项达12件,累计未还的银行贷款本金更是高达11.01亿元。 孙启玉的膨胀,不仅导致兄弟失和,也直接致使万杰集团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万杰王国的神话至此似已完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