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严格把关 让中国制造不留硬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02:11 中华工商时报

  实施政府企业媒体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今年,中国出口产品频遭质量风波,从水产品到牙膏,从奶糖到铁锅。据官方介绍,目前中国制造的电梯、机床、船舶、家电、服装、玩具等在世界各国都有良好口碑,包括通讯设备、机电产品、小商品等产品甚至位列“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已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代名词,但为何还会出现上述风波?其中原因很多,有国际贸易保护因素、国外部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不了解、国内个别厂商确实存在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现象以及中国品牌及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等等,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媒体宣传和中国产品在“标准”方面的相对滞后与被动。

  在如今信息时代,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今年的“中策轮胎”、“大白兔奶糖”以及玩具含铅等事件都是通过媒体报道传播的,媒体宣传使事件迅速浮出水面并产生影响。但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需要一个证实与澄清过程,即使最后发现报道内容失实,在证实过程中,也已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外贸经济和产品信誉造成了损失。同时,基于贸易保护等因素,个别国外媒体大肆的不实宣传与我国政府、厂商相对较慢的危机管理反应机制也容易形成“时间差”,给负面影响雪上加霜。“中策轮胎”就是个例子,据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介绍,此事的真实情况和报道完全不一样。发生

交通事故并出了人命,原因并不是轮胎质量问题,而是当事人在车上同时使用两种型号完全不同的轮胎,才酿成惨剧。

  此外,我国官方在产品质量宣传方面主动性不强,国际间合作还不够广泛。虽然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近年来一直保持99%的合格率,但恰恰因为那1%被国外媒体抓住了“小辫子”,才使政府和厂商陷入窘境。

  如果我们在产品质量标准上高人一筹的话,就不会给国外媒体任何机会。就是说,我们将产品质量源头抓好即可“以不变应万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非关税壁垒上的举措明显加强。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成品已由1966年的5%上升到1986年的51%。在非关税壁垒竞争中,贸易技术壁垒(TBT)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流。就拿最近实施的欧盟REACH法规来讲,作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此法规看似只针对化学品,但它却直接影响到几乎所有含有化学成分的产品,不光会对中欧双边贸易产生影响,还将使大部分中国厂商的出口产品陷于被动。

  我们必须承认,贸易技术壁垒中的标准体系是“中国制造”的真正硬伤,国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目前的绝对优势与我国产品质量体系标准的相对滞后使得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标准”的打压。这种打压一般不会出现在中国制造的OEM产品,但却集中在真正“中国制造”的产品上。OEM产品标准是依据国外标准体系制造,而真正的“中国制造”则一般应用国内标准,当遇到两个“标准”冲突时,若我们的标准低,自然而然会出现产品被拒、被退的尴尬局面。

  因此,笔者认为,应对“中国制造”的硬伤,必须实施政府、生产商、媒体“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政府要通过抓紧普及“采标率”、提高我国标准水平的方式改进产品质量水平并增加中国在国际标准制订中的话语权,争取早日赶超国际标准,不给他们对我实施技术壁垒的机会。生产商要及时了解学习国外相关标准变化,在标准上严要求,重质量,以优质产品迎战国外标准考验。国内媒体要加强对“中国制造”公正客观的宣传力度,既让99%让国内外消费者充分了解,也要监督、督促那1%,令其早日“归队”,真正实现100%合格率的中国制造。(27G5)记者:   -苏海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