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邱林:民营钢企能否实现自我救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 11:14 新浪财经

  邱 林

  对中国众多民营钢铁企业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国家的钢铁产业政策和国内钢铁业的重组浪潮。很明显,在中国钢铁企业的重组规划中,众多民营企业将处于被淘汰的地位。“虽然现在民营钢铁企业活得还不错,但3-5年之后,至少有30%以上的企业将被淘汰。”江苏一家不愿透露身份的民营钢铁企业的许姓厂长预测说,剩下70%的企业将会苦苦支撑,其中真正能剩下的,或许还会是30%。(8月24日《国际金融报》)

  从加强产业集中度这一点来看,我国

宏观调控政策和新的钢铁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2005年7月,有关部委颁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外界称之为“钢铁新政”,新政的重点之一,就是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今年以来,国内钢铁龙头企业宝钢集团掀起了一阵阵的并购整合潮。宝钢先后与新疆的八一钢铁、河北的邯郸钢铁及内蒙古的包头钢铁达成并购、重组、战略合作协议。另一大钢铁巨头武钢集团也不甘人后,最近刚刚并购了昆明钢铁。这些并购、重组,只不过是我国钢铁行业并购活动的开始,今后的并购举动应该会更加频繁。面对汹涌而至的国内

钢铁业重组浪潮,民营钢企是生存还是死亡?是当前众多的企业面临的艰难而痛苦的选择。

  据统计,目前国内民营钢企钢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成为我国钢铁业一支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民营钢企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鉴于目前钢企散乱的现状,国家必须加快企业之间的协调、重组、兼并,加快优胜劣汰的步伐,将大批小企业淘汰出局,使国内的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并优化产品结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今年将关闭落后产能5500万吨,其中大部分将是民营中小钢铁企业。

  钢铁产业政策后的钢铁力量调整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版图——钢铁产业政策一方面关住了一扇大门,控制了钢铁总量,拦住了想挤进来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时,在大门内,利用行政力量,推动存量优化,拉开并购重组大幕,中小产能的钢厂将可能被收购或者淘汰。如果先关起大门,然后再优化重组,大部分民营企业所谓的落后产能可能在短期内面临倒闭的风险;而相应的,国有控股的集中度将提高,这可能是一个必然。这种结果似乎让人想到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公正待遇,在此种“待遇”基础之上,我国钢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并购大幕已然被拉开。

  业内人士指出,钢铁属于竞争型产业,但钢铁产业政策把一大批民营企业拒之门外,保护国有钢铁企业利益,实际是一种市场化的退步。然而,民营钢企很多投资决策都属于短期利益主导型。这几年的钢材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导致其价格涨势飙升,大量民间资本看准一时的钢市繁荣和暴利,便急不可待地先后大量投资钢铁工业,使许多停产已久的钢铁企业重新开动同时又催生了一大批新项目的上马。例如宏观调控前,我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约有钢铁企业335家,国有钢厂只有8家,余下的都是民营钢铁企业,平均产能在10万吨左右,投资过热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大干快干”投资钢铁的状况演绎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市场争夺战,为钢铁产能的过剩埋下了伏笔。从很多民营钢企的兴衰史中,可以看到他们走的几乎都是一条路:先上铁,再上钢,然后上材。钢材也几乎都是从线材、螺纹钢和带钢等投入少、赚钱快的大路货做起,亦步亦趋,滚动发展。随着基建项目的扩充,资金投入的增多和企业管理难度的加大,发展步伐往往越来越慢,一遇风吹草动,新项目往往就夭折在扩张的某一个过程中,最终还拖累了整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据悉,国家产业政策希望到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中前4位钢铁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钢企只有整合,才能大大加强对上游和下游的谈判能力和定价权。这说明,在这轮可能愈演愈烈的“重组潮”, 民营钢企如何应对,或许是他们眼下最为复杂与困惑的难题。民营钢企要走出困境,实现“发展—调整—发展”,除了启动内在动力之外,尚需要外部强大的牵引。因此,在“重组潮”中,民营钢企要实现自我救赎,就应该主动参与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在大的发展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否则,将无路可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