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秦朔:中国创投迎来黄金机遇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 03:05 第一财经日报

  秦朔

  对在中国从事投融资业务的人士来说,现在正是黄金时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资本、资源和竞争力,结合不断改善的制度和政策背景,在最近一两年喷薄而出,呈现出一种强烈放大的收获效应

  2007中国创投融资发展论坛是今年中国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领域一次规格高、涵盖广的盛会。作为论坛主办方,我谨代表《第一财经日报》,同时也代表合办方纵横合力公司,向所有嘉宾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对在中国从事投融资业务的人士来说,现在正是黄金时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资本、资源和竞争力,结合不断改善的制度和政策背景,在最近一两年喷薄而出,呈现出一种强烈放大的收获效应。无论是拿着钱找项目的VC、PE们,还是国内的创业者和改革、重组者们,都觉得处在一个黄金机遇期。

  而在这一刻之前,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历史上另一些主要时点。

  1978年,中国的思想解放年。

  1984年,改革进入城市,商品经济深入人心,中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特区的试验在更大范围不可逆转地推开。城市开始成为经济改革的中心舞台。今天中国非常多的优秀企业,无论是从县城打拼出来的四川希望,还是在中关村诞生的联想,或者是在深圳诞生的像华为、中兴、万科、招行、平安,以及山东海尔,等等,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这些新兴企业生于商品经济大潮,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过20多年历程,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基业长青型”的中国公司的代表。由于当时市场发育水平不高,金融市场支持不够,所以这些企业在成长初期都经历了很痛苦的生长过程。

  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时点应该是1992年。小平南巡,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此后股市和

房地产都经历了高歌猛进,同时,更多的创业者涌现了。前个星期我在上海做一个电视节目,访问郭广昌先生,他就是深受1992年小平南巡影响,在新一轮创业大潮里面所涌现出的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而在他的思想中,不仅有着追求“商品差价”的意识,还初步有了追求“资本差价”的意识,有了产融、财技的意识。当然,那个阶段金融的支持、可以借助的金融工具还是很不够的。

  再下一个重要的时点应该是2001年中国入世,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入世是一次全民族的经济启蒙运动,很多人并不清楚具体的关税减让的内容,但是大家意识到,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中国有可能抓住全球化的机遇,走向世界,参与竞争。事实证明,正是在最近的五六年里,不仅许多在纳斯达克、纽交所、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内地新企业闪闪发光,在它们的光芒里就有VC的功劳;而且,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涌现出许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它们的成功道路上也有VC、PE的身影。在十六大报告中曾经提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又出现了一批企业,像盛大、如家、分众,这些企业更紧密地与国际资本接轨,其产业发展模式更自觉地与资本市场形成正向互动。

  最后,我们目前正亲历的,简单说就是一轮大牛市。有人说牛市有很大的泡沫,不断提示风险。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个人认为,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世等相比,这一次的牛市当之无愧地是全民族的又一次经济启蒙,而这个启蒙跟每个人的财富生活、

理财意识、财富规划紧密相连。同时我们看到,这一轮牛市中,强者恒强,优者更优,优质公司和市场之间的正循环关系也表现得更加鲜明。VC、PE和机构投资者的理念,开始影响市场的进程和取向,同时也激发、焕发更多人的创业积极性、提升公司能力的积极性。如果说中国入世以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很多企业一开始创业时,就主动考虑商业模式与利用更多金融工具的创新来促进自身发展的话,我觉得在这一轮的牛市之中,中国制造与中国投资正紧密结合,形成
中国经济
的一种双引擎驱动结构。不仅国内的资本非常踊跃,民间的投资积极性被焕发出来,全世界的资本都在涌向中国,在寻找可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分享中国全球竞争力提升这个过程中的红利。明年的创业板的设立,将进一步鼓舞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的热情。

  所以从一个历史的进程来看,今天的黄金时刻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历史性时刻。

  同时,我还想提醒在座的很多创业投资家和创业型企业,正因为目前形势火热,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清醒。当整个中国经济,从市场化的30年,走向下一个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标志的30年,中国经济的一个客观要求就是从粗放的成长、外延的成长、高消耗的成长,走向价值的成长、清洁的成长、高效的成长。此刻,我想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投资界,都有责任去思考如何从价值创新的角度来为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

  同时,清醒也是非常必要的。我曾研究过,中国很多企业犯错误的时候,大都是在他们从资本市场获得了很多融资,手里有很多钱,往往这个时候他们出现许多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想法,头脑发热,好大喜功,高高在上,脱离消费者。这些教训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当我们有这样一种责任感和清醒意识,再结合整个中国经济30年成长所奠定的基础和条件,我相信,中国创投业将不会辜负黄金机遇期,不会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作者为本报总编辑,本文系作者在2007中国创投融资高层论坛上的致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