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联想的国际化微笑曲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 03:40 第一财经日报

  刘胜军

  近日,关于联想的好消息多起来。先是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高调宣布,顺利完成对IBM PC的整合,销量与利润均大幅提升。接着,联想集团又发布公告,有意收购欧洲第三大PC厂商Packard Bell。(8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C1版)

  种种迹象表明,联想的海外市场开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有效的文化整合是关键。联想先是通过把总部迁往美国、让老IBMer沃德担任新联想CEO,给足了IBM人面子,避免了人员流失危机。同时,杨元庆保持了强势董事长的态势,牢牢掌控公司关键决策。时机成熟后,又引入戴尔人马出任CEO,推动公司运营变革,裁员节流,显得水到渠成。

  更重要的,联想18人的核心管理团队中,老联想人仅占四席,形成了国际化的管理阵容,显示了公司拥抱多元文化的勇气和决心。联想则通过有效的文化整合,使自身的管理再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是中国企业的一次重要突破。

  其二,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一箭双雕。联想收购IBM PC中的一大创新就是引入TPG、新桥和General Atlantic三家机构入股3.5亿美元,不仅降低了财务压力,而且实现了引智——三家机构入主董事会,其收购整合的丰富经验,对联想的收购后整合可以提供顾问和指导,最大限度地控制整合风险。他们的指导比所聘请的专业顾问公司更为推心置腹,因为他们作为股东,整合能否成功,直接影响其自身利益。此外,作为董事,他们也可以当董事会中的“联想派”与“IBM派”发生分歧时,凭借第三方角色给出独立意见和解决方案,同时又不伤和气。

  其三,国际化是勇敢者的游戏。国际化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实施。包括杨元庆在内的联想高层第一个举措就是恶补英语,如今的杨元庆已经能与外方沟通自如。联想集团一位

供应链负责人告诉笔者,他和同事开会时,即使都是中国人,大家也坚持说英语。坚持的背后是联想对国际化的勇气和执著。许多企业往往只注重业务的国际化,而忽视了组织能力的国际化。

  其实,管理团队的国际化和管理流程的国际化,是打造国际性企业的基石所在,而工作语言的国际化则是推动管理流程国际化的重要保证,也是缩小文化差异的有效途径。就此而言,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在上世纪60年代举家迁往美国之举是大有战略深意的。(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 刘胜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