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达能娃哈哈言和才能双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 01:43 中华工商时报
双方争夺下去最终可能导致"娃哈哈"品牌信誉资产流失殆尽 【记者 张立栋 23日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达-娃事件”日前再度升级,并有进入白热化之势。有分析人士认为,“事态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于当事的双方而言,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在21日由中国信誉论坛在京主办的“达-娃事件与市场信誉”专题研讨会上,与会各方从企业品牌信誉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认为握手言和是解决“达-娃事件”的双赢之道。 “达-娃事件”的核心是企业利益之争。企业利益分为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企业资产亦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无疑,这场争端的焦点是无形资产。 “那么对于娃哈哈而言,其无形资产又是什么?不仅仅是一个商标,而是包括娃哈哈商标品牌在内的长期积累起来的企业信誉。”中国信誉论坛秘书长杨荣坚如此认为。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历来重有形(资本)轻无形(资产)。在最初与外资合资合作的时候,一部分企业为了迅速发展和获得种种政策优惠,以极其低的费用转让包括品牌、商标在内的无形资产,或者干脆就没有注意到企业所拥有的这一部分‘软实力’,以致很多知名品牌死于无形。” 有着多年品牌信誉研究经验的国际信誉研究院(中国)院长潘少华认为,不管“达-娃事件”的发展结局如何。这场纷争说明中国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已经进入自觉阶段。虽然这种对于无形资产的核心———品牌信誉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转变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与会专家表示:“娃哈哈走到今天,应该说无论是宗庆后还是达能都贡献良多。一方面无法抹杀宗庆后及其管理团队在对娃哈哈品牌信誉构建上努力,另一方面达能的注资等行为对娃哈哈企业品牌信誉的提升起到了战略性的作用,这使得娃哈哈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取得自身的发展。” 而始于今年4月3日的这场纷争给当事双方带来了的伤害显而易见:达能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受损,而娃哈哈的信誉同样遭到市场各方的广泛质疑。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部主任韩家平认为:“这个事件的发展对双方的企业信誉都有损害。可能品牌的知名度会提高,但是美誉度、信誉度会下降。” 让人担忧的是,双方争夺到的“娃哈哈”有可能最后变为一具没有品牌信誉等内在精神依附价值的空壳,“娃哈哈”的品牌信誉资产流失殆尽。 此次达能娃哈哈的较量,把本来很多埋在深层的东西都推到了表层,那些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商业秘密在双方的爆料下刊播于媒体,流传于市井。这个有违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的行为酿成的事件,从一个侧面说明“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已形成倒逼之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