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民企望油兴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08:01 《财经时报》

  通过多方利益集团的博弈,重新廓清国家行政力量和国有垄断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确定中国新的石油工业秩序,这才是油价改革的根本所在

  □ 特约记者 辛秀

  2005年12月12日,200多家中国民营石油商齐聚石油业商会周年庆典。这一论坛变成了
一个“炮轰的战场”。200多家民营石油商抒发不满,诉说委屈,都将矛头直指两大国有石油商的“垄断”。

  “2005年对中国民营石油企业而言是相当难熬的一年。”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韩小平说,“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寡头’,几乎垄断了中国从石油开采、加工到成品油销售的各个环节。只要他们手指头轻轻一弹,整个社会就会陷于震荡之中。”

  机制缺陷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现有的价格形成机制缺陷,导致原油和

成品油价格的倒挂,石油企业面临行业的亏损,从而影响了生产积极性。作为民营炼油企业,2005年都面临亏损压力,由于油价倒挂,往往是高价进油,而成品油是由政府定价,导致亏损加剧。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估计,目前全国独立炼厂约有5000万-6000万吨的炼油能力,但由于“批零倒挂”现象严重,大部分的独立炼油厂都已偃旗息鼓。

  “石油民企不仅面临高油价的威胁,还面临着两大公司垄断的问题。”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表示,“国内的原油加工和供应市场上,两大公司占据了90%的份额,石油民企经常拿不到油,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出市场。”

  但从大的政策环境来看,前景还算乐观。根据加入WTO的承诺,中国已于2004年12月11日后全面开放石油零售市场,将在2006年12月11日后全面开放石油批发市场。2005年6月,

商务部正式发布了《成品油批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但时至今日,在石油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竞争地位并未得以改善,其原因就在于油源依然主要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巨头所掌握。

  国家信息中心能源问题专家牛犁表示,现在民营企业进入石油的上游领域进行勘探开采,已无政策障碍,但由于油气资源由两大巨头掌握,要进入到这个领域还需要相当长时间。

  另外,在国有和民营石油税负上仍存在着差距。目前,两大石油集团各分支公司税负是千分之八,而民营石油企业的税负高达千分之十六以上,这是明显的税负不公。

  巨头垄断罪魁

  “上游发财,中下游赔本”已经成为中国石油行业的一种惯例。目前,国家只控制零售价格而不控制批发价格,在油价高涨的时候,往往形成“批零倒挂”。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几乎垄断了从石油开采、加工到成品油销售的各个环节,而炼油厂只是垄断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总体照样盈利。

  但仅有炼油业务的民营石油企业,往往被迫停业。行政垄断加上政府定价两大保护伞,却使寡头们的利润扶摇直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前5个月,石油行业的盈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1.8%。

  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自然垄断不同,中国的石油巨头主要依靠行政性的垄断。

  7月23日,发改委出台2005年第五次上调油价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督促所属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通知一落地,华东、华南的“油荒”闹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现行石油流通体制,积弊已久。”发改委能源所战略室主任高世宪说。由于国内石油批发市场机制尚未形成,流通领域囤积居奇,过度放大了成品油的市场需求,使得价格一涨再涨。在国外,中国的石油寡头奉行“买涨不卖跌”的原则,也进一步拉升了油价。

  市场化不会很快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方是企业的利益,一方是社会利益,发改委夹在当中滋味确实不好受。完全放开石油价格,这无疑是最省事最省心的办法。但是按照中国的国情,放开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尽管目前市场上“油价放开”的呼声不断,但是弄清楚油价改革的实质却是关键。周凤起表示,通过多方利益集团的博弈,重新廓清国家行政力量和国有垄断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确定中国新的石油工业秩序,这才是油价改革的根本所在。如果这个问题搞不好,所谓油价改革只能是缘木求鱼。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经指出,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既要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要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同时要建立上下游企业间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对部分弱势行业和弱势群体适当补贴的机制。

  可以明确的是此次油价改革的出发点,仍然是“政府调控油价”。高世宪表示,政府要打破垄断,应当尽快出台《反垄断法》。此外,在打破垄断之前,对上游油气生产征收暴利税,也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