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王若雄:融资突围在路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 18:09 《财经时报》

  资金需求大并不是坏事,证明公司生意做得红火。只是,在比拼资本能力的竞争中,如何才能突围

  □ 本报记者 罗斌

  不过半百已是满头鹤发、道风儒骨,青岛地产枭雄王若雄,是甫一接触就再难忘掉的
人。

  王若雄掌控的天泰集团,在青岛地界,被认为是响当当的排头地产商。

  如果你了解北京4000余家房地产公司,以每年40%的速度消亡,就会明白,在哀鸿遍野的2005年,那些处于区域龙头的房地产商,才能活下来。

  生存艰难的地产市场

  只有厘清产业剧烈的生态变化,才能明白,天泰集团要活得长远,需要不一般的手腕和能量。

  地产客们轻轻松松赚快钱,是过去的“花样年华”故事。盈利的路径这样制造:开发商制定拿地计划,通过争取政府,获得买地的最低首付资金。走通最为艰难的拿地环节,就可以凭土地手续向银行借款付清地款。

  拿到地后,盖房子卖出去赚钱,是附带的结果而已。盖房可以通过招标,找建筑商垫资完成项目施工,(竞争激烈,没有资金实力的建筑商不会中标)最后通过银行获得房屋抵押贷款,完成收益路径。

  当然,以上是对行业的过往秘密,进行最粗枝大叶的描绘。但不少赚快钱的、做一单业务便告别地产业的项目公司,基本如此操作。要扎根地产业讨营生的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千头万绪的公司治理,考究细分的产品开发,也是必修的功课。

  现在,土地供应实行公开化和市场化的“招拍挂”,让轻松拿地成为不可能。更要命的,是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地产新政,要求地产商开发固定投资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从20%提高到35%。

  拿地的操作开始规范,银行对地产项目的开发贷款又严格控制,使得地产商的竞争,由过去散兵游勇都可参与的“关系竞争”,过渡到有组织规模的地产商间资本能力的竞争。

  土地储备决定发展空间,资金实力保证发展速度,是对地产业十分贴切的描述。“我们已有的土地储备可以保证5-10年开发。”王若雄说。

  但“8.31”土地大限之后,天泰集团拿地也十分困难,“2004年到现在,我们只拿了500亩地,这还是新政策实施前的过关项目。”王若雄并不掩饰经营环境的恶化。

  突围四法

  王若雄向《财经时报》介绍,天泰集团的总资产规模有20亿元,净资产为6亿元。不难推出,天泰集团的负债率在70%左右。

  行业龙头深万科A(000002)的负债率为63%,与天泰集团规模最为可比的深鸿基A(000040),总资产19亿元,负债率为55%。也就是说,天泰集团对资金的饥渴程度,要高于一般同业。

  资金需求大并不是坏事,证明公司生意做得红火。只是,在比拼资本能力的竞争中,如何才能突围?

  突围是生存的本能,以天泰集团为切片,基本可以覆盖地产商们能调用的所有智慧。

  银行永远是决定地产商生存的上帝,王若雄将对银行的依赖,放在了突围手段的第一位。

  事实上自2004年10月底,央行取消贷款上限利率,是为了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风险程度随行就市。而天泰集团这样的优质客户,很容易成为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倾斜对象,在信贷资金和价格上,可给予更多优惠。

  “我们不可能放弃银行,实际上天泰的银行授信额度从过去的3亿元,增加到现在的6亿元,是最高的。” 王若雄说。

  房地产信托基金,则是王若雄第二个脱口而出的方式,“已有不少海外基金找上门来。”

  令王若雄从长计议的,则是天泰集团IPO的可能性。王若雄对国内A股市场低迷日久的行市相当失望,一再向《财经时报》强调:“若上市,着重考虑国外市场。”

  理论上,天泰集团下属青岛天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立有年(满足股份公司成立3年的赴港上市条件),集团净资产积累也超过香港主板4亿港元的要求。香港主板另规定,上市前第二及第三年度企业累计税后净利润不少于3000万港元。这些要求,天泰集团似乎都能达到。

  但是,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和持续的高盈利能力,赴港上市则是条险路。以IPO融资额1亿港元计,香港上市费用大致在1000-1500万港元之间,上市后每年的维护费用(管理费、会计师费、律师费、港交所年费等)也数以百万港元计。

  最紧要的是,天泰集团的土地储备基本集中在山东省内,作为区域性地产公司,如何吸引投资者认购是最大挑战。而反观香港主板市场,在宏观监管趋紧的2005年,7月被资本市场接纳的富力地产(2777,HK),成功募资超过20亿港元,其业务横跨北京、广州、天津等地,拥有大量黄金地块储备,是全国性大地产商。

  若稍有闪失,上市代价惊人。赴香港上市的成本中, 40%以上属于上市前费用,如果企业未上市成功,前期开销至少有800万港元要打水漂。

  实际上,给天泰集团带来最实质性支持的,是王若雄提及的最后一招:项目股权融资。简单说来,就是成立负责运营单个地产项目的公司,其它资金以项目股权收益方式介入进来。

  中诚联盟萌芽

  王若雄在济南开发的大手笔项目太阳树楼盘,就是这种用项目股权融资方式,化解资金瓶颈。

  此方式在地产商的融资招数中,本也平常。特别之处,是提供资金的机构为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城联盟)。

  中城联盟确实帮了大忙。王若雄对《财经时报》说:“太阳树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仅前期土地成本,就需要4亿元。中城联盟投了8000万元,另一朋友公司投了2000万元。”

  看上去,中城联盟像一个地产豪客俱乐部。它于1999年底成立,由深圳万科、北京万通等大地产商发起。参会的门槛不低,总资产规模至少10亿元以上,且拥有优质的地产品牌。在青岛,只有天泰集团一家入会。

  银行惜贷造成的资金困局,让本以打造地产营销理论的松散理想体,变成了抱团取暖的“互助会”。2002年,上海中城联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城投资)成立,由万科、万通等12家联盟成员,联合出资1亿元共同构建,并确立未来发展目标为产业基金及管理公司。

  2004年9月,中城投资开始实施第一轮扩大募资,注册资本增至1.25亿元,新增股东5家。会员间商业机会的共享,和资金需求的放大令中城投资在2005年5月完成第二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1.595亿元,新增股东5家。天泰集团也是中城投资的股东,投入800余万元认购了股权,共有18家地产商是中城投资的股东会员。

  中城投资每投入一个项目,都以当地的股东会员为依托。由股东会员控股,中城投资作为一个投资机构,介入30%-40%的股权投资,在项目周期内,约定保底收益。

  至于具体收益率,王若雄以核心商业秘密为由,婉拒《财经时报》的问题。

  很快,中城投资的能量将越来越大。随后数轮的募股即将展开,预计2006年召集40家地产商,以400万美元为1股,成员单位最多限买2股。

  中城投资的设计者表示,到2006年底,希望中城投资的股东会员做到30家左右,仅股东会员,每年就可消化掉30亿元左右的资金使用量。

  这个产业内的强势联盟,也吸引了国际投资机构的注意。曾因投资蒙牛而享有声望的鼎辉投资公司,也和中城投资合作。由鼎辉投资公司募资1亿元,与中城一道,注册了1.3亿元的土地投资基金。

  在王若雄看来,有这么多融资方式和已经打下的基础,天泰集团活下来不是问题。但是,“搞了十几年房地产,规模和量上来后,越来越不会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对王若雄有期望:“做好、做强、做大”。在王若雄看来,市道艰难,是否能“做大”,只能顺其自然。做好、做强之后,“做长”比做大更为实际。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