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州模式:既长骨头也长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20:08 财富时报 | |||||||||
本报记者 耿承涛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苏州人创造的“苏州模式”一时间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代名词。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苏州GDP达到3450亿元,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次于上海,引资额高居各大中城市之首;工业总产值占江苏省工业总量的30%仅次于上海。苏州GDP增速位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之首,总量跃居
据统计,2004年苏州新增注册外资1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保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已验资)50.33亿美元,仅次于上海,居第二位。 苏州外资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实带来了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并没有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苏州人均收入与GDP大不相称,增幅远远低于GDP增幅,老百姓从引进外资和经济增长中得益不多。 “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苏州模式” “苏州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才1万多元人民币;而同等的人均GDP规模上海人均收入2万多元;即使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重庆,城市人均收入也达到了8000元。这是典型的‘只长骨头不长肉’。”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公开质疑“苏州模式”。 “只长骨头不长肉”这句话也被诸多媒体反复引用,“苏州模式”遭到质疑。2004年,苏州人均GDP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榜首。GDP和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去了,但老百姓仍是囊中羞涩,利润的大头被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只是一点打工钱。苏州市经济委员会高级经济师杜文忠撰文指出,造成苏州GDP总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反差的原因是苏州外资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美国《华尔街日报》有过一段报道:“Wanda无线鼠标是罗技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Wanda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负责营销的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这里450名员工的薪水加在一起比苏州装配厂4000名中国工人的薪水总和还要高出很多。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针对部分媒体人为苏州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的观点,一些专家认为,实际上苏州只是世界工厂的加工车间,出口的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产品,赚的是极其低廉的加工费,扮演的是挣钱最少的打工者的角色。 “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到半平米的住房。”在苏州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张斌抱怨说。据了解,现在苏州房价动辄80万元以上,而工作了三四年的白领收入也就是4000元或略高,普通工人更低,“安居”的梦想,似乎距离多数工薪阶层越来越远。 苏州大量依靠外资的担忧 据统计,近年来苏州经济增长的70%以上来自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0%以上。 外资在苏州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我们看到已经出现了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而影响招商引资的困窘,出现了产业链条短的困窘,外资对苏州的促进作用能持续多久?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泡沫正在散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杜文忠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会碰到一些障碍。” 苏州过分地依赖外资,难免会有人走茶凉的担忧。“当前我们仍处于发展阶段,资金相对稀缺,此时如果过多地依赖外资,在全球金融市场存在内在不稳定性的背景下,风险极大,一有风吹草动,外来资本就有可能抽逃,从而使整个经济陷入困境。”苏州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苏州已经认识到了过分依靠外资的危险。针对外资经济独大的局面,苏州提出了民营经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富民优先的“新苏州模式” 苏州人向来是追求创新的,从“苏南模式”到“苏州模式”再到今天的“新苏州模式”,苏州人在抛弃过去的同时创造着未来。以往人们提起“苏州模式”的同时会想到苏州人独具特色的招商引资,外资撑起了苏州经济的一片天。 近一段时期以来,被认为“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苏州模式”正在经历着一些微妙的变化。苏州人正在打造民营经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打造“富民优先”的“新苏州模式”。 在2004年江苏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省委书记李源潮正式提出“富民优先”的口号,江苏省富民运动从此开始,以“富民优先”为特色的“新苏州模式”开始形成。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指出,要针对现阶段江苏GDP总量虽大、但老百姓富裕程度并不够高的突出矛盾,把“富民”放在发展中的优先位置,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在追求三足鼎力局面和“富民优先”的“新苏州模式”下,苏州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开始得到发展,苏州城市居民收入显著增加。 据苏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苏州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97亿元,同比增长26.4%;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3.02元,比去年上半年增加845.15元;实际到账外资30.91亿美元,同比增58.5%。民营经济、工业投资发展速度加快。 2005年上半年,苏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位列第一,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渠道。苏州“只长骨头不长肉”的尴尬局面得到改善,苏州“富民优先”的新模式正在逐步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