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山莫陷过分开发怪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9:5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刘效仁 在国内一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中国“新十大名山”榜新鲜出炉。四川贡嘎山、西藏南迦巴瓦峰、新疆乔戈里峰等公众十分陌生的山岳榜上有名,一些“老牌”名山如华山、庐山等却名落孙山。尽管评选的权威性值得质疑,但这一结果无疑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山水价值观的反拨,尤其是对自然山水过度开发污染的否定。值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山水价值观。这一方面得益于游客侠侣、文人骚客等登临者的口口相传和文字夸饰,另一方面受制于古代帝王的封禅钦点。由于受自然原始条件包括道路、交通工具的制约,许多名山大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所以成了自古闻名的“名山”,往往就因为它易于登临。正是因为“名之”,从此便遭受了劫难。过度的开发,过度的旅游承载,过度的污染,使其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了任人践踏掠夺的残山剩水。结果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破坏,物种多样化遭遇侵蚀,科学价值和观赏性大为降低。 此次评选的标准,一是相对高度;二是自然植物带比较多;三是没有遭到人为破坏,原生态环境比较好;四要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五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知名度和人气高低并非主要标准。对于登临者来说,越是人迹罕至的雪山高岭,它们的高度与纤毫未染的纯净自然,越能震撼现代人的心灵。相反,过度的开发和包装,以及人满为患的各种污染也让人们对于过气的名山,产生了厌倦心理和审美疲惫。 对于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贡嘎山等新科名山来说,榜上有名固然幸甚,而一旦揭开它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面纱,成了旅游开发者觊觎的对象,等待它们的就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随着一个个雪山高峰被“发现”与攀登,在创造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山水文化的同时,对于山们却是一种大不幸。 不能不说,这些名山之所以仍然保持了原始天然的风貌,与其地处僻远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经济也相对落后。一旦榜上有名,誉满全球,必然会吸引游客蜂拥而来,吸引开发商接踵而至。面对声名日隆的名山圣水,当地政府的政绩冲动和靠山吃山的经济理念,必然激发开发的空前热情,这种冲动就会像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将一发而不可收拾。 基于此,我们应该对“新十大名山榜”保持相当的低调和审慎的警惕。应该从一开始就摆正保护和开发的位置,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有些地方甚至就应列为禁区,永远不予开发,使其成为一片净土。这些原始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它既不属于当地政府,也不属于任何一代生民。作为维系人类共同生存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一旦被过度开发和破坏,将是难以恢复的,将会铸就千秋大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