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药品降价谁受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03:13 第一财经日报

  邢少文/文

  降价复降价,亏损复亏损。

  在抗生素降价令出台伊始,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曾对记者说:“就是因为配套出台了三大措施(限加价率、暂停招标、限销量),所以我们后来没有再继续跟进做
工作了。”在此之前,协会曾极力反对降价幅度太大,担忧因此对生产企业打击太大。

  40亿元的降价金额,不可谓不大,“伤”肯定是“伤”了。只是有人比企业更伤,那就是消费者。两权相衡,代表着企业利益的协会也不得不打住。

  然而,“三大措施”能力保抗生素降价的益处真正落在消费者头上吗?却不尽然。

  在以往的降价令出台后,这样的情形已经习以为常:消失。

  对于在药品销售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

医院来说,有能力让一种高利润药品成为畅销药,同样也能让一种低利润药品消失。要么在招标中被排挤出列,要么是生产企业“变脸”,换剂型和规格。总之,替代品种多如牛毛,一种不行就换另一种。

  因此,发改委配套了“三大措施”,并继降价令发出后的一个动作就是进行价格检查,然而,就如同发改委在

药品定价上饱受非议一样,同样的质疑也存在:发改委有多少人力物力对全国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专业性的监控检查?

  限得越死,反弹的可能性就更甚。生产企业一方面是无奈的,这种无奈来自于,明明青霉素价格便宜,许多可用青霉素的处方却用上了头孢,就因为头孢利润高,于是,为了能给医院开出更低的扣率,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头孢抗生素。

  生产企业没办法吗?当然有,那就是换副面孔给你看。

  这般变化有前车之鉴。去年的一道抗生素降价令迫使原本风头正劲的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等头孢类市场主打品种逐渐变得越来越像普药。对此,诸多企业反应迅速,立刻就找到了解决当家产品利润空间严重缩水难题的办法。于是,日本产头孢时隔不久就大行其道,而同为新型品种的头孢吡肟(第四代头孢)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超过30家的企业申报了临床批件。

  按理,一个药品品种的更新换代本应是由研发来拉动的,但事实上,由于连年的降价,企业往往追求短期利润,变成以销售拉动换代,造成的后果则是产品的黄金周期提早结束,至于研发,仍然只能维持仿制或引进国外产品的现状,如此一来,技术含量可想而知。

  再者,降价后,生产企业为维持利润率,扩产势在必行,一旦扩产,就可能迎来一场市场意义上的“价格战”,亏损面有可能扩大。与此同时,下游制剂的降价也将倒逼上游原料药降价,这对原本处境不利的原料药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当企业受利益驱动大幅上马第四代头孢,并迎来其黄金时期之时,新一轮降价说不定已经近在眼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