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产业更要走出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00:37 中国经济周刊

  我国已经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今年以来,中国与美国、欧洲的纺织品贸易摩擦逐步升级,国际贸易摩擦正在从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面开始向宏观的政策、体制和制度方面发展。为避免摩擦,产业通过走出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尤显重要。

  文/侯云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多来,中国原来担心的国内产业危机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但不能否认,加入WTO以后对国家经济的深层次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显现。我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这种状况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将持续,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国际贸易摩擦的形势也更加复杂。

  目前我们和美国、欧洲乃至很多发展中国家,在

纺织品贸易方面的摩擦加剧,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应对政策。我认为,当前除了充分运用WTO规则,根本途径就是提升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和竞争力。

  产业要走进来更要走出去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把一部分加工生产能力转移到第三国,避开贸易摩擦。参与国际分工模式要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化为引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的新思路。在承接境外高端产业转进的同时,将我国的一部分产业向境外转出,包括国际贸易摩擦矛盾比较尖锐的饱和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竞争力优势下降的产业,以及出现了过剩生产能力的产业,比如像纺织业、家电业等。

  因此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要从单向转进向双向转移转变。21世纪以来,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国际产业结构突破原来单一的直接投资模式,跨国间的企业收购和兼并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发达国家为了赢得全球经济竞争的优势,纷纷以国际产业转移作为手段,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升级,产业转移规模迅速扩大,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浪潮。从全球产业转移来看,企业并购日益成为最为主要的形式之一,今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大幅度增长,总额达到一万四千亿美元,比去同期年增长39%。

  我国企业走出去往往也是从跨国并购开始。比如TCL集团从收购欧洲和美国的企业入手,以绝对控股,成功实现和汤姆逊公司合资;联想集团也以12.6亿美元收购了IBM公司个人电脑的全球业务,从而成为全球第三大PC生产商。开展跨国并购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快速建立海外优势地位,有利于企业在主要市场建立完整的市场结构,提高比较优势,加快提升竞争力。

  借力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他们控制着50%以上的国际贸易额,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和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专有权,70%的国际技术转让。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依靠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实行全球投资,进行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推动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国需要尽快地培育自己的大企业,要通过市场整合与政府推动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在一些重要的产业和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并且逐步培育若干家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使其在产业技术进步、结构优化、行业布局,海外投资等方面发挥领头雁和主力军的地位。

  我们企业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人才相对不足,要善于学习,加速人才培养,运用好跨国并购这个形式,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实现我国一部分产业的对外转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都是以跨国公司、大企业作为主角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在于跨国公司。

  (作者为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由《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马志娟根据作者在“第二届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现场讲话整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