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石油并购PK最后一公里 能源领域国家主义至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 11:4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林凡 勾新雨 刘伟勋 上海、北京报道

  今年底,中国位于浙江宁波的首个战略储油基地将开始储油。届时,储备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原油来自中亚邻国哈萨克斯坦。中国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集团在一场针对该国油气资产的收购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0月19日,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下称“PK公司”)股东大会高票表决通过,批准中石油以41.8亿美元的报价收购该公司。但这个中国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购能否如期完成,仍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受到来自俄国同行的阻挠,PK公司总部所在地加拿大地方法院推迟了这项交易。法院将延至10月26日做出判决。此外,根据一项新的修正案,PK公司资产所在国哈萨克斯坦政府仍然有权在最后一刻取消该交易。

  变数频生

  自从8月下旬中石油在PK公司竞购战中胜出以来,其间变数频生,目前仍不能言胜。

  8月22日,中石油通过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提出的每股55美元现金出价击败了来自印度的竞购对手,获得PK公司董事会通过并向股东推荐。PK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但其全部资产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公司总资产12.69亿美元,是当地第二大外国石油生产商,也是最大的石油商、成品油供货商,日产油量约15万桶,已证实和可能的原油储存量共有5.5亿桶。

  中石油的胜出,业界并不感到意外。从价格上看,中石油41.8亿美元的报价高出PK公司市值24%,被认为是出价不菲。此外,中石油还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哈萨克斯坦拥有大量业务,并与政府关系良好。目前,双方正共同兴建中哈石油管道,预计工程将于年底竣工。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能源问题专家李福川表示,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的油田离中哈石油管道的起点很近,这为中国的能源供给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他说,目前在中国的石油版图上,哈萨克斯坦还没有到达主要供应者的地位,但未来潜力巨大。

  但其后,同业对手为中石油的收购进程设置了重重阻碍。印度方面在重新提高报价的努力未果后,指责该交易的公平性。而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则试图通过法律诉讼,阻止中石油的并购。该公司声称,它拥有对与PK公司的合资公司图尔盖石油公司部分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为此,卢克石油公司向加拿大地方法院提出申请,暂缓出售PK公司。

  同时,收购事宜也因为哈萨克斯坦政府态度的转变再添变数。竞购成功后,中石油于9月1日正式收到哈高级官员的祝贺函,但在10月4日,哈萨克斯坦原料部长突然宣布,PK公司是一个需要国家进行战略控制的企业。哈国会上议院随后通过一项禁止外资转让国家石油资产交易的法律修正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根据新的修正案,哈政府有权取消违反这一修正案的所有交易。

  在PK公司股东大会投票前一刻,中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发布联合声明称,双方于10月15日签署了《相互谅解备忘录》。据此,中石油将向后者转让PK公司的部分股份,哈国家石油公司并获得在对等条件下联合管理奇姆肯特炼厂和成品油的权力。

  这被认为是中石油为收购事宜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外电报道,中石油可能将PK公司33%的股份以14亿美元出让给哈国家石油公司。10月19日,PK公司股东大会以99.04%的支持率通过了中石油的报价。

  对本次收购能否按预定时间在本月完成,中石油集团新闻发言人柳卫江未予正面回应。他表示,如果法院批准了收购协议,交易最后还必须通过哈政府的审查。

  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指出,中石油同意哈石油公司参股PK,这就等于接受了哈政府的要价。因此,尽管还存在不确定性,分析人士普遍对交易前景感到乐观。

  能源领域的国家主义至上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表示:“在能源问题上,国家干预是很正常的。”因为资源属于国家,国家从中得到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在目前油价高企的情况下,产油国对其能源资源正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俄罗斯,政府试图加强对能源行业的控制的一个最新的动向是,国家控股的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近日明确表示,反对秋明石油集团铺设管道,直接对中国出口天然气。此外,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其他石油出口国也寻求扩大其在各自石油开采领域的利益。

  林伯强表示说,能源价格高居不下给出的信号是,能源的稀缺程度比以往更明显。“这种情况下,出口国要从利益上考虑,而进口国则是从安全上考虑。”他说,“国家对能源干预会越来越大,这是个大趋势。”

  他认为,在对PK公司的收购中,由于中石油考虑到了出口国的国家利益,在哈政府给出明确的暗示后,把哈国家石油公司引进来,使其成功的可能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林伯强并指出,中国的能源战略必须要走出去,但走出去也要讲求策略。在他看来,目前中国企业的动作很大,有迫不及待的感觉,这样容易给市场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

  他表示,现在中国石油公司到海外并购四处受阻,是个可预见的大问题,怎么解决是个案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

  中印联手竞购?

  在PK公司收购战中,中石油在最后关头击败了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下属的一个合资公司。这场两国最大国有石油公司之间的竞购战再次表明,中国和印度为确保能源安全的竞赛十分激烈。

  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的竞购失利会促使其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印度石油部长艾亚尔正是这种观点的热情拥趸。本月他再次表态,印度希望改变与中国企业直接的竞争关系,寻求与中方联合收购海外能源资产的途径。艾亚尔将在下月份访问北京,进一步探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石油大学陈大恩教授认为,由于能源方面的竞争,市场形势一直不利于两国,如果中印携手,可以增强和出口国谈判的话语权,消除石油交易中的溢价因素。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印两国联合竞购能源资产的想法过于理想主义,很难实现。据外电报道,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长拉哈最近就对艾亚尔进行了强烈抨击。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认为,在能源问题上,开采勘探领域比较有可能实现合作,因为在利益上不是那么迫切。现成的资产收购则不同,每个国家实力不同,很难携手。

  他表示,这就好比一张真的饼和一张画的饼,利益上的驱动肯定不一样,对前者的竞争要大得多。

  林伯强说:“对联合竞购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关键还是考虑自己怎么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