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石油替代:谁主沉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11:51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成本高、配套技术滞后,乙醇汽油推广遭遇瓶颈,同时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乙醇汽油并不是完全彻底的能源替代品,其90%仍然是汽油

  作者:本刊实习记者 朱凯东/文

  当19世纪的城市居民因为照明而为价格不断上涨的鲸油担心时,洛克菲勒通过产业标
准化为他们带来了“新能源”——石油。

  现在当我们一次次为石油价格的高企和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而担心的时候,谁会在如此相似的历史时刻又一次为我们带来了“新能源”呢?

  乙醇汽油看上去很美

  乙醇汽油是指在不含甲基叔丁基醚(MTBE)、含氧添加剂的专用汽油中,按体积比例加入一定比例的变性燃料乙醇,然后通过特定工艺混配的新一代环保清洁燃料。

  当油价一天天疯涨的时候,新能源概念在

证券市场上呼风唤雨。丰原生化(000930)、华润生化(600893)是标准的乙醇汽油概念,甚至有乙醇生产能力的玉米、甘蔗深加工类企业华冠科技(600371)、广东甘化(000576)等上市公司也备受追捧。

  乙醇汽油真的有如此魅力

  在国外,以玉米、小麦、甘蔗等为原料制造燃料乙醇再勾兑乙醇汽油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生物质能转化中的“太阳能-生物质-乙醇燃料-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充分体现了“绿色”和“循环”,备受科学界、环保人士的追捧。现在,加拿大、法国、瑞典、德国、墨西哥、日本、印度、韩国和泰国等,均有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计划,并有不同规模的实施。其中巴西规模最大,目前汽车全部用乙醇汽油,用燃料酒精(乙醇)替代石油份额达43%。美国乙醇汽油占市场份额的12%。而目前中国燃料乙醇的产业化道路才刚刚起步。

  2004年2月,中国开始在分布于“黄金玉米带”内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内启动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并对以上各省内生产工业乙醇的企业实施国家财政补贴。根据发改委安排,近期还将在山东、河北、湖北等部分城市封闭运营。现供给燃料乙醇的企业有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4家。其中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黑龙江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安徽丰原集团目前燃料乙醇的产能为12万吨/年,另有32万吨/年的燃料乙醇项目正在实施,产能将扩大到44万吨。

  由于变性燃料乙醇的推广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产品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价格与成品油出厂价按0.9111的比例绑定。享受的财政税收政策有:免征5%消费税;增值税先征后返;使用陈化粮补贴政策;生产企业生产出现亏损,国家将给予补贴使其达到微利。

  在上述4家企业中,安徽丰原集团是其中的佼佼者。丰原集团在宿州建设了世界第一个生物质原料乙烯工厂,2004年年底投产,年产两万吨,效益颇为可观。企业有关人士介绍,“当原料价格在每桶35美元左右,企业即可有利润;到40美元每桶,吨产品我们可以达到5000元,而如果超过了50美元一桶,吨产品利润可达8000元,利润率高达35%以上。”

  乙醇汽油的现实尴尬

  丰原集团描绘了乙醇汽油的美好前景,然而,现实推广中,乙醇汽油却有更多的尴尬和无奈。

  尽管国家推广乙醇汽油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实际情况是在试点城市乙醇汽油走得并不顺。郑州一位姓陈的司机表示,乙醇汽油的动力性不如普通汽油,而且使用乙醇汽油油耗比普通汽油量大,还会对汽车的发动机造成损害。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主管戴宝霖承认,由于乙醇和汽油在进行混合时,原本应该提取出来的“MTBE”没有被提取出来,所以对乙醇汽油动力性造成一定影响。“但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的耗油量只多1%,关键问题还是在于需要提高普通消费者对乙醇汽油的认知度。”

  然而,这还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成本偏高才是真正阻碍乙醇汽油推广的软肋。目前乙醇汽油的成本比汽油还要高300元到600元,参与试点的车用乙醇生产企业普遍出现亏损。据国内最大的乙醇生产厂家——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国家规定车用乙醇汽油必须与同标号的普通汽油“同升同价”,这就导致公司生产成本高达每吨4000多元的乙醇,卖给中石油时每吨价格不到3000元,“也就是说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就会亏损1000多元。” 根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巴西1980年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吨价高达849美元,到1998年,成本下降到300美元以下。而我国现行的燃料乙醇生产价格成本约为3500元/吨,技术水平较高的丰原集团可降到3000元以下。

  据了解,国外推广乙醇汽油也是靠政府的大力扶持,但目前我国政策的支持可说是杯水车薪。目前,国家对乙醇燃料生产企业给予每吨1000元左右的补贴。事实上,这1000元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目前生产乙醇汽油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随着乙醇汽油推广试点范围的扩大,陈化粮逐渐消耗完毕,乙醇汽油生产企业都可能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如果购买新粮,成本将大大提高;而随着乙醇汽油推广范围的扩大和乙醇汽油消耗的增长,国家对乙醇的补贴负担会越来越重,根据相关政策,在未来的几年里,对乙醇生产的补贴会逐年递减,这对生产企业来说压力不小。

  另外,尽管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两年有余,但国内汽车工业在对乙醇汽油适应性研究、设计、制造方面仍相对滞后,这也是制约乙醇汽油推广的瓶颈。比如使用乙醇汽油后对一些汽车的零部件如橡胶件、金属件都有特殊的要求,但至今国内还没有厂家和科研单位对此深入研究;再如,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至今还没有真正开始研究开发与乙醇汽油相配套的车型。

  同时,在行政推广乙醇汽油遭遇瓶颈时,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乙醇汽油并不是完全彻底的能源替代品。乙醇汽油中,乙醇所占比例仅为10%,也就是说,剩下的90%还是汽油,因此乙醇汽油的价格也将会受国际石油能源紧缺的影响,随着汽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乙醇汽油只能起到补充能源的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排放污染,但不可能真正成为能源替代品,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脱离石油。

  煤变油:成本高难以产业化

  “煤变油”即煤炭的液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

  “煤变油”技术最早成形于30年代德国法苯公司的实验室里,并在二战中为德国大规模应用,所以目前技术成熟且可靠。

  但这项技术耗资很大,南非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投入70亿美元建成了3座“煤变油”企业。同样煤炭资源丰富的美国也有相应的发展计划,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而没有实现产业化。

  早在2001年,为了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对间接液化技术的迫切需要,国家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变油”重大科技项目。2002年9月,千吨级“煤变油”平台实现了第一次试运转,并合成出第一批粗油品;2003年年底,从粗油品中生产出了无色透明的高品质柴油,这是目前世界上纯度最高、最优质的清洁柴油,具有高动力、无污染等特点。

  2004年4月,中科院与山西省政府签署了发展山西煤液化合成油产业的框架协议,明确表示,在今后5-10年内,山西省将依托自己的煤炭资源优势,借助产业化部门的加盟,通过国家投资和社会融资方式,在朔州和大同几个大煤田之间建成一个以百万吨煤合成油为核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2004年8月底,我国第一个“煤变油”项目——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工,这个项目总投资600亿元,是中国产煤区能源转换的重点示范工程。按照目前规划,神华“煤变油”项目到2008年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产量500万吨,二期工程之后的总产量是1000万吨。

  虽然“煤变油”已经突破一系列技术难关,可以用于万吨级的生产,但是目前“煤变油”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是投资成本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说:“当前煤炭液化(即煤变油)的投入产出比,仅从设备来讲,生产1万吨油就需要1亿元的投资,而沿海炼油厂扩建的投入产出比是每增产100万吨油投资不能超过10个亿,也就是说,每1万吨的投入是1000万元。两笔账一算,煤炭液化投资过大,没有利润可言。”

  神华集团副总经理张玉卓说,从煤炭价格、人工成本和使用国产化设备等因素考虑,我国‘煤变油’技术每桶汽柴油产品的成本在20美元左右,低于欧佩克所定每桶22至28美元的价格区间。煤炭在液化成柴油、汽油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出附加值很高的乙烯、丙烯、蜡、醇等上百种产品,综合效益十分可观。

  目前除了神华在内蒙古的项目外,陕西、山西和云南等地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煤变油”项目。

  不能忽略的是,‘煤变油’产业化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的变化,如果油价长期在28美元/桶以上运行,投资煤变油项目是有利可图的。但是“煤变油”产业的发展还与国家战略有关,因为石油和煤炭不能以单纯的生产资料来看待,它们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一些特定时期,国家战略对“煤变油”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柴油: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其据有低排放、无需改造发动机、而且还对发动机有保护作用。

  世界各主要能源消耗大国对生物柴油都非常重视并有庞大的发展计划。欧盟国家光用菜油提炼生物柴油,每年就达到100万吨。

  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生物柴油的发展,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过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

  我国现拥有约40亿亩的低质地、荒坡、荒山和滩涂可以用来种植高含油率作物;仅淮南地区就有3亿多亩的冬季闲田,用来种植油菜生产生物柴油。

  面积是德国两倍的青海省非常适宜种植油菜,现在德国生物柴油的年产量是140万吨,可以想象,如果青海能达到德国的生产水平,其产业效益将颇为客观。

  我国西南地区的油桐和麻疯树等木质油料作物种植广泛,产量可观,目前保有量为1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

  正在进行野生麻疯树基因改良研究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放博士介绍说:“麻疯树籽的含油率达50%,野生麻疯树果实的最高含油量约为60%,超过油菜和大豆等常见油料作物。 目前,每亩地平均可产麻疯树干果650公斤,可提取加工出约180公斤燃油。”

  陈博士表示,目前的加工工艺已可使新型燃油达到欧洲Ⅱ号排放标准,而通过改造加工工艺和改良植物燃油成分基因的方式,将上述指标提高到欧洲Ⅲ号排放标准。

  伴随着市场上“多燃料汽车”渐渐成为主流,生物柴油的应用空间将更加广阔。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

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技术,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厂。可以预计,在2-3年内,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