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家电企业寻求多元化出路 转型却遭遇技术瓶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11:22 中国产经新闻

  CIEN实习记者杨未宏 北京报道

  “竞争的惨烈、家电行业微薄的利润及国内日趋饱和的市场状态,使家电企业纷纷寻求多元化的出路,这成为家电企业基本一致的共识,同时也是其深层的无奈。”一业内人士一语道出我国家电行业进退两难的尴尬。

  而在2005年,以创维、TCL、海尔、新科、夏新和康佳等为代表的家电企业纷纷上马抢滩汽车电子业,但国内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市场基本由跨国汽车电子公司所垄断,国外企业已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电企业的市场目标转型,机遇与风险并存。

  竞争国际化:在悬崖边跳舞

  近几年,国内家电行业凭借价格战、概念战在国内市场已具备领导优势,“地缘、地域优势”成就了国内家电市场优势地位,但是,“进入微利时代”的家电行业也因发展时间短、企业资金实力不强直接导致它在研发上的投入低和技术薄弱。核心技术的薄弱一直是家电行业的一大心病。

  虽然国内汽车电子产业正蓬勃发展,但该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从整体上来看,家电企业市场目标的转型是一个乐观的发展方向,但是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厚的利润背后,潜伏着种种风险和危机,任何盲目的转型和扩张都将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西门子、飞利浦、摩托罗拉等巨头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早已先行布局,与汽车巨头形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的杨建龙指出。

  “外国企业占有技术和配套体系的高位优势。无论在技术、资金和资源调动方面,国内新兴的汽车电子小企业都难以与之抗衡。”

  有资深人士称:“家电业进军汽车电子是站在悬崖边跳舞。”

  目前,国内的汽车电子行业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还相对落后,还有诸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在市场环境方面,我国的大部分汽车用户目前对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功能还兴趣不大,市场培育还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国家的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也有待时日,如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的建设。这三重“瓶颈”严重制约着家电厂商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

  如何奠定品牌

  有关品牌的常见误区是“投放广告的费用多少”和“销售额度”,片面重视产品的认知度和销售量,而从根本上忽略掉产品的本质属性。

  家电和汽车电子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而且汽车电子有其鲜明的行业性。家电行业原有的品牌效应并不能辐射到汽车电子行业这一新领域,但某些厂家多次提出:“凭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今年销售要达到多少量,市场份额要占多少”。厂家想借助在家电方面的影响力,把产品推出去,而忽略了汽车电子的行业性。

  汽车电子遵循“厂家-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渠道流程,代理商和零售商都直接用现金进货,除承担相当大的财务风险外,还要承担售后服务风险(汽车电子行业的返修率普遍在5%-8%),所以代理商在产品选择时非常谨慎。

  “这些家电巨头都没有投入,说不定哪天说撤就撤了,还有主业支撑着,而其他厂家只做这个产业,就靠它吃饭了,所以一定会努力去做。”这是代理商常挂在嘴边的话,由此看出,代理商对产品仍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以及由不确定而引发产品选择时的谨慎心理。家电巨头进入汽车电子没有必胜的信心,自己都在犹豫不决,怎么能让商家和消费者去相信并且购买他们的产品?难免让代理商、经销商心存疑虑:汽车电子市场到底是打算做短期销售,还是“百年老店”?

  出路在于专业化

  家电巨头其行业的立身之本是营销,可将他们的营销手段用于汽车电子是否还能延续往日的成功?我们在等待市场的检验。汽车电子究竟属于营销时代还是产品时代?

  家电产品和汽车电子产品有着不同的属性,家电产品属于大众化产品,而汽车电子属于个性化产品,在车型方面、改装接线和电子电路等方面,都要求厂家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掌握与车型同步的电子技术,做到能够“量体裁衣”,这不仅是车主的需求,而且还是代理商和零售商的基本要求。

  还处于产品时代的汽车电子,当务之急是开发出适合渠道、车型、消费者的产品。如果只是迷恋于营销手段,而不注重产品这个载体,结果只能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清华大学袁大宏教授表示,如若想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整合重组,扩大生产规模。只有生产形成经济批量,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装备改造企业,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创建知名品牌。

  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和挑战,国内企业所面临的低层次竞争、竞争手段单一化所带来的弊端就更为明显。如果我们一直沉迷于低端的价格战、概念战、口水战,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去关注消费者共同需要的东西,走创新发展之路,必将造成我国家电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走向迷途,因此他们的最终出路仍然是专业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