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新标识一出台 糊涂奶不再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14:47 大洋网-广州日报

  耿红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紧急通知》,自15日起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生产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醒目标注复原乳。然而,限制措施实施首日,在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地的商场、超市,货架上摆的仍然是标有纯鲜牛奶的老产品,找不到一种带有复原
乳标识的新产品(《齐鲁晚报》10月16日)。

  所谓“复原乳”,指的是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因为其经过两次超高温处理,营养成分损失较大,而鲜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可基本保存。那么,乳品企业为什么要用复原乳当作纯鲜牛奶来蒙蔽消费者呢?其主要原因是复原乳的成本较低,巨大的利润空间让厂家趋之若鹜。据悉,在关税下调后,洋奶粉到岸价格在每吨1.2万元左右,一吨奶粉可以还原成8吨液态奶,而8吨鲜奶在国内仅收购价就达2万元以上。

  为了遏制液态奶消费市场混乱的现象,确保消费者喝上明白奶,政府出台措施要求加强对液态奶生产经营的管理,实行生产备案制度,对复原乳的标识问题进行强制性规范,其初衷的确值得让人拍手称快、赞赏有加。可是,政策实施的第一天,在各地市场上,那种“新标识一出台,糊涂奶不再来”的局面并未如期而至,新标识“执行难”的情境却普遍存在,这使得政策在确保百姓喝上新鲜奶的问题上蒙上一层难以扯去的阴影。

  出现新标识“执行难”的情境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以为,其中最主要的是乳品企业营销理念陷入误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靠“无知的面纱”来遮蔽住消费者的眼睛,使之无法拥有本属于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借以换取超额的利润。这样做其实是以牺牲企业信用为代价,赢得眼前暂时的蝇头小利,一旦事件败露,公众就会对其产品产生不信任,企业经营的命脉将会被掐断,长远发展的机会也将会因此而丧失。

  当然,政府现行监管机制存在纰漏也是造成乳品消费市场混乱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在新政策出台后,部分企业开始考虑以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等措施来应对。消费者担心企业可能会以此为契机来抬高价格,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糊涂奶”变成了高价奶。这种顾虑不无道理,因为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辨识哪是复原乳哪是真鲜奶。新出台的政策在此方面并未能有效消除人们的担心,只能说明在以人为本上做的工夫尚不够到位,从而可能会导致约束机制流于形式。

  联想到那么多企业无视消费者权益的情况,笔者以为,要确保百姓喝上新鲜奶,把欺骗消费者的糊涂奶赶出市场,靠企业的自觉和凭借政府的监管同时发力是必要的,同时,不妨考虑将特殊利益组织(比如消费者协会)的作用也适当发挥,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唤起社会的关注,迫使企业与之合作,约束它们的行为。在这种三方合力的条件下,才能确保百姓喝上真正的鲜奶,喝上明白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