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经担心,随着电视的日益发达和互联网的普及,报纸会不会没人看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权威调查表明:报纸依然是世界主流媒体。
日本:88%的人按月订报,报纸就像件随身携带的物品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孙秀萍:在日本的电车上,很多人手拿报纸,细心地阅读着;在
站台上,随处可见摆放着报刊杂志的售货亭。报纸就像日本人随身携带的物品,已经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分不开了。
10月8日,日本新闻协会公布了一项“关于新闻评价的读者调查”的结果:约90%的日本人经常读报,按月订报的人占88%。其中男性为91.4%,女性为87.8%。该协会每年都对日本的报纸订阅情况进行调查,从其公布的1993年到2004年的调查结果看,日本连续11年保证每家至少订阅一份报纸。
虽然在日本订报非常普遍,但日本各大报社还是非常重视对报纸的广告宣传,力图不断扩大优势,《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各大报都有自己的电视形象广告。如《日本经济新闻》播放过这样一个征集订户的广告:“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性,潇洒地将《日本经济新闻》卷成筒状,然后向下一倒,一股甜美的汁液就从报筒中流出,美女将其一饮而尽。”这个广告非常形象地告诉人们,读报宛如补充营养。
为了防止订户流失,各大报社都成立了报友俱乐部,为订阅者提供各种优惠服务。各大报社还专门为读者设立了热线电话,详细解答读者对报刊文章的各种疑问。此外,各大报纸还开辟了“读者之声”版面,刊登读者对时事的看法,增强报社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因此,日本人爱看报,不仅是为了了解国际国内大事,而且各报社的强力推销和热心服务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日本新闻协会对日本报纸读者的增加也有重要的作用。协会每年除了进行有关报纸的调查外,还表彰那些为报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每年10月中旬,协会都要举行“新闻周”活动,举办各种活动,推销报纸等。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报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是人们日常谈话内容的重要来源。人们曾担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读报人数会随之减少,但从日本新闻协会的权威调查来看,这样的担心似乎为时尚早。
英国:报纸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新闻,明显比电视更具优势
本报驻英国特派记者施晓慧:英国是报业的发源地,伦敦市中心的舰队街曾是世界报业中心。电视时代到来后,英国各报社为了降低成本、改善印刷,陆续迁出舰队街。当路透社今年最后一个迁出后,舰队街与新闻业彻底告别了。但舰队街的变迁,并不意味着英国报业的衰落,即使今天进入了网络时代,英国报纸仍拥有广泛忠实的读者群。据英国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63%的成年人读至少一种全国性报纸,85%的成年人读至少一种地区或地方报纸。在16岁到24岁的年轻人中,有77%的人认为报纸的地位非常重要。目前,报纸在英国仍是最大的广告媒体。
在首都伦敦,绝大部分人乘地铁和城际火车上下班,车厢中人人读报成了伦敦一景。即使在拥挤的上班高峰,也不耽误乘客读报。大部分英国人喜欢每天买报,所以各地铁站、火车站、超市都有报摊,很多人早上出门,买一杯咖啡、一张报纸就上车了。
英国的报纸分类很清楚,严肃大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独立报》是上班族的首选。一般来说,赞成工党的人喜欢《卫报》,支持保守党的爱看《每日电讯报》,关注国际新闻的则选《泰晤士报》,要了解财经新闻首选《金融时报》。《每日镜报》、《太阳报》等是受市民喜爱的小报,价格便宜,信息量大,常有吸引人的王室内幕或社会新闻,发行量大大超过大报。
英国报纸为什么在电视、网络时代仍有很大市场?从读者角度看,首先,英国人教育普及率较高,有热爱阅读的传统,这是报纸受欢迎的基础;其次,读报更方便。从电视、网络获知新闻需要固定设备,而报纸不受地点等条件限制,随身携带、随时阅读。一张报纸在手,上班路上就把大事读完了。
从报纸角度看,生存的根本在于不断改进以适合读者的新需要。第一大变化是,电视时代以后,英国报纸已基本不做简单的消息报道,取而代之的是解释性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各报都有一批重量级的专栏作家。因此,网络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并不能对分析性报纸形成冲击。第二,考虑读者旅途读报的特点,一些报纸进行了形式上的改革。《独立报》首先改成尺寸上的“小报”,内容不变,结果发行量节节攀升,后来《泰晤士报》也改小了;今年《卫报》也改了。第三,《金融时报》等一些报纸改进了送报服务,保证每天早晨5时前将报纸送到订户手中。第四,大部分报纸周末时还会免费赠送杂志或夹报等。因此,英国报业在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中,始终走在各路媒体的前头。
美国:每天早晨,坐在桌前边吃早餐边看报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牛雨辰:美国报业受到的竞争来自多方面,除了广播、电视、杂志这些老对手外,最大的挑战是互联网。据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资料显示,近1/4的美国人把互联网作为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其中每天浏览网络新闻的人占23%,比2000年增长了8个百分点。
与互联网相比,报纸信息的时效性显得有些落后,所以在美国,发行量前10名的主流报纸如《今日美国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都建立了网络版,读者可以免费注册浏览。报纸的网络版更新及时,往往在当天午夜时分,第二天报纸的内容就已经出来了。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获取新闻的时候更愿意选择轻点鼠标,到报纸网站上浏览信息,免去买报纸的烦恼。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即使实力雄厚的报业集团也加入了价格大战,纷纷推出各种优惠计划。今年夏季,发行量排全美第六的《华盛顿邮报》推出了一项36美元订阅20周报纸的促销计划,平均每份报纸不到25美分。为了争夺客户,虚报发行量的现象在美国报界屡见不鲜。去年,《纽约日报》发行人路易斯·西托因虚报发行量骗取广告而辞职,成为最近几十年来,美国报纸发行中最大的丑闻。
尽管处境不容乐观,但报纸仍有很多忠实读者。很多人把读报当成一种生活休闲方式:每天早晨开门取报,坐在餐桌前边吃早餐边看报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报纸的前景,一些美国资深报界人士持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互联网不可能吞下所有的媒体市场。调查显示,仍有40%以上的美国人把报纸作为主要信息来源;有16%的人认为,浏览网络版报纸也是读报。事实上,报纸与互联网的联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华盛顿邮报》今年与MSNBC.com网站合作,报纸向网站提供高质量的稿件,网站为传播报纸信息提供新平台,创造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结合的典范,赢得了更多读者和广告收入。
瑞典:不到900万人口的国家,仅日报就有近200种
本报记者雷达:尽管瑞典是世界上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调查表明,仍有多达80%的瑞典人认为,报纸的地位不可取代。在不到900万人口的瑞典,仅日报就有近200种,发行量400余万份,成人读报率高达89%。瑞典报业一个重要特色是新兴的免费报纸和传统报纸共存。1995年,全球首份免费日报———《地铁报》在瑞典诞生。如今《地铁报》已用不同文字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尽管免费报纸在瑞典发展很快,但仍有很多人对《瑞典日报》、《每日新闻》等传统报纸保持着很高的忠诚度,这些报纸有专业的深度报道与分析。
很多传统报纸有百年历史,很多家庭是连续几代人坚持订阅,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读者群。在热爱读报的瑞典人看来,无论是老字号的传统报纸还是新兴的免费报纸,在他们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很多瑞典人在上下班路上浏览当天的免费报纸,回到家中,安静、细致地阅读自己订的传统报纸。瑞典人形象地比喻说,传统报纸是大餐,要耐心品味;免费报纸是快餐,可以充饥或调剂。把读报比成吃饭,可见瑞典人对报纸的忠爱。原因何在?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瑞典人这样解释:瑞典偏处地球一隅,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候,是报纸帮助瑞典人知晓天下大事,陪伴他们度过漫漫寒冬,瑞典人真从报纸中找到了“颜如玉”和“黄金屋”。人们对报纸有着特殊的情感,读报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无论网络、电视等媒体如何发展,这种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习惯难以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