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美纺织品第六轮磋商 > 正文
 

纺织当自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5:44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玉德

  2005年6月,中欧纺织品谈判烽火正急的时候,公众舆论与纺织业界大多将焦点瞄准了贸易壁垒,即,中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制造”的警惕,甚至,深入的探讨一直延伸至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大国外交。

  显然,将矛头对准外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发现不了中国纺织业根本问题。所以,作为有独立思考的商业报纸,本报将目光回到中国纺织业本身,推出了《纺织业国情调查》系列报道。在这组报道中,从“投机资本”、“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定价机制”等经济学概念出发,试图从投资、区域分布、价值链条等方面梳理中国纺织业自身的问题,目的是进一步寻找答案:中国纺织品何以会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贸易摩擦的焦点?

  内自省而外自明。眼下,在中美

纺织品谈判同样紧张而微妙的时刻,对于信仰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来讲,与其坐等外交谈判的胜利,不如反躬自求,找到突破困局的生存之道。

  事实上,在本报记者、编辑的视野范围内,中国纺织企业的破局之旅早已存在众多的案例。在本版9月23日的报道中,身为“亚洲线王”的宁波维科精华集团从最初的原材料供应商,再到为世界知名品牌OEM,最终还是痛下决心,走上了自创品牌之路;而在今天的报道中,雅戈尔这家以衬衫成衣起家的纺织企业,已经溯流而上,将产业链延伸至染纱、织造、印染等领域。此外,国内纺织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譬如魏桥纺织、阳光集团、华源集团,都在沿着产业链、价值链、

供应链等一系列产业经济模型进行裂变。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这是不争的趋势。然而,仅仅看到这一趋势并且顺从之,这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其结果,是使自身屈从于原料供应商、劳动力提供者的地位。应该反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欧美乃至韩日有资格成为“世界投行”?中国企业是否有可能成为

意大利企业一样的时装品牌运营者?

  中国企业的OEM历史已经多年,经验有,生产要素齐备,市场巨大。因此,贸易摩擦不断的情况下,是应该考虑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了。不妄谈“世界投行”,至少,应该将“世界工厂”改变为“世界办公室”,获得进一步赢得世界市场的能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2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