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仁:从绿色发展开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4:35 新经济导刊 | |||||||||
本刊记者 李继培 1998年,夏德仁离开东北财经大学校长的位置,走马上任大连市主管科技的副市长,做出的决策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大连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7年之后,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虽然没有改变大连的产业结构,其贡献的收入目前只占大
并不明显的效果和近乎偏执的执着,让夏德仁也面临颇多质疑:“这么小的产业,看不到效应,为什么还要上?”但在夏看来,这其中更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再不能延续原有的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大连不仅仅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还要打造中国的“班加罗尔”,让软件业成为大连的支柱产业。 但现实可能也并不会那么简单,大连天然与日本有很强的地缘优势,这也造成大连在外包中,对日的外包份额占绝对主导作用,但面对中日紧张的经贸关系,大连欲做中国版班加罗尔的梦想,可能会好事多磨。另一个桎梏是,随着中国汇率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将进入一个升值通道,对出口负面影响也不能小视。 然而夏德仁相信,总有一天,大连的软件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绿色发展思路会代替一切雄辩。 钟情“软件” 《新经济导刊》:从校长到市长,且从政之初就着力强调发展软件产业,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你有没有考虑其中的风险? 夏德仁:软件产业一听好像挺时尚的,但大连发展软件产业并不是在赶时髦。大连发展软件产业,是出于对我们国家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冷静的思考,是为了摆脱这种模式的正确选择。 尽管是一种尝试,但我觉得在大连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很有把握,风险并不大。风险在于时间,在劳动成本保持优势以前培养人才队伍,以便在没有成本优势时可以做高档次的外包,不断地进步,直至掌握软件开发的核心。以大连现在的发展速度看,这并不是问题。 至于风险,我没有考虑得那么多。 《新经济导刊》:你本人为什么对在大连发展软件产业充满信心,是不是想倡导一种绿色发展思路? 夏德仁:首先,对于大连这样的滨海旅游城市来说,最适合做的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电子与信息服务产业;其次,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发展工业制造业投入大、产出小、能源消耗高、污染高。中国现在创造同样产值的能源消耗要比世界高出4倍,如果再翻一番,那就会给世界能源格局带来很大的波动,从能源安全角度来讲非常危险。同时,这样的经济发展牺牲环境会带来很多恶果。 更重要的一点是软件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大连市的传统产业去年的附加值大约是25%,我们的机械加工工业附加值是19%,100块钱在大连加工之后才能增加19%的价值,但是软件产业附加值一般都是在80%以上,因为它购进的各种原材料比较少,计算机购进的价值量也不是很大。所以,这样的经济效益足够使我们有兴趣来发展这样的产业,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而且从全球来看,大家一股脑地搞软件产业这不现实,但是对大连来说我们有兴趣探索一下,使中国能够走出一条低消耗、少投入、无污染、高效益的产业。 就这一点来看,软件创造的价值是无法用数量来计算的。 《新经济导刊》:当时是否有不同意见? 夏德仁:确实有不同意见。一些人认为,软件对于大连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产业,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去做。但我认为不应该看软件产业有多少产值,而应该看它对这个城市、这个社会做了多大贡献。 软件产业低投入、高产出、能耗低、占地少,软件产业的发展还会为大连聚集一大批优秀人才,改善大连人的智力结构,改变大连人的文化层次,发展软件产业会带来多方面的效应。 打造中国版班加罗尔 《新经济导刊》:大连发展软件产业为什么从软件外包开始? 夏德仁:我认真研究过中国的家电业。中国的家电业开始也是给别人打工,从引进外资企业和我们合作开始,然后慢慢开拓国际市场。比如海尔、长虹现在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很强。 这样的发展道路给我一个启示:中国的软件产业,如果真正想拥有国际竞争力,必须先给别人打工,然后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再慢慢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关起门来搞开发,很难做成功。 大连在很多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差距。我们拥有20所大学,水平也很好,但真正能够形成像北京、上海的自主开发能力,大连目前还做不到,所以我们必须先“打工”。 《新经济导刊》: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也都在力推软件外包,大连的特色是什么? 夏德仁:我们和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是主打日本市场。大连本身具备的对日优势,以及长期形成的业务合作优势都是别的城市无法取代的。当然,我们也没有放弃欧美市场,现在IBM、Intel以及GE等等跨国企业,都已经入驻大连软件园。 《新经济导刊》:在很多场合,我们看到你都把大连与班加罗尔做比较,是不是大连立意打造中国的班加罗尔? 夏德仁:从去年开始,大连针对IT行业的优惠政策排队“出炉”。大连方面的判断是,继制造业外包与服务业外包之后,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全球软件外包已形成浪潮,4年后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而大连具备的条件,完全有能力与印度软件之都班加罗尔一拼高下。 《新经济导刊》:你认为,大连与班加罗尔还有哪些差距? 夏德仁:与班加罗尔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然我们也有比它优越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基础设施。如果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我们在面向日本的软件开发方面从质量和水平会不亚于班加罗尔。 大连IT外包走在了其它城市的前面。2003年大连被国家科技部评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获得这个“称号”的城市目前仅有大连。但大连要真正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经济导刊》:为什么这样说? 夏德仁:一是“人才缺口”需要填补。根据大连整体产业规划以及目前企业发展速度,预计目前共需要从业人员8万~10万人,到2010年整个城市的软件专业人才将达到15万~20万人,但目前大连的从业者只有3万人左右,2005年预计大连本地高校IT专业人才的输出总数在4000人左右,实际供应能力与需求相比,依然具有较大缺口。 另外,大连目前的“消化能力”需要增强、“创业氛围”也有待形成 。 《新经济导刊》:近来,中日的经贸关系比较微妙,这会给大连软件外包带来什么样影响? 夏德仁:影响会有,但我觉得中日经贸关系这种局面只是暂时的。 《新经济导刊》: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汇改将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具体到大连的软件出口有影响吗? 夏德仁:汇率改革会影响出口,但目前还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