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油价放开势在必行 让价格决定油价升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09:44 《新财经》 | |||||||||
文/梁小民 广东等地汽油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什么引起了油荒呢? 石油供给有限,需求增长迅速而引起的供求失衡当然是油荒的原因。但这是浅层的解释。石油短缺是世界性现象,为什么在中国出现了这么严重的油荒?于是有论者将之归因于
在对石油垄断的指责中,有媒体揭露垄断者在国内油荒时把石油抛回国际市场,更有媒体指责垄断者有意逼发改委同意提高油价。这些指责反映了一个现实:目前的油价太低。石油行业垄断者中石油与中石化尽管完全国有国营,但也是一个企业,起码要自负盈亏。我国的油价控制在发改委手中,而不是石油企业手中。发改委参照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的加权市场价,加上运费确定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并允许石油企业在8%的区间内浮动。这种定价机制使国内油价调整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从而引起批零倒挂(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当国际油价高于国内时,石油企业就会亏损,而因油价受到限制,只好出口成品油。所以,无论石油企业逼与不逼,改变成品油定价机制,放开油价是消除油荒的唯一选择。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只有让价格按供求关系的调整自发波动,才能实现供求平衡。这些年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价格放开,能有今天市场上物品丰富,要嘛有嘛的状况吗?事实证明,只要放开价格,供求就可以平衡。供求失衡存在于一些价格仍未放开的行业,石油是一例。按行业而言,90%以上的价格都放开了,而没有放开的恰恰是对国计民生极为关键的行业。放开一般行业价格易,放开关键行业价格难。这正是价格改革攻坚的滞后性,也是下一步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放开石油价格的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像放开汽车、彩电价格那样容易。但不走这一步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油荒问题,而且不能解决国民经济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节能型经济,节约石油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无论如何号召,说教,只要油价低,节约石油只能是一句空话。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美国人以开豪华车为时尚。改变这种时尚,转开节油日本车的关键还是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油价的大幅度上升。没有价格作为坚强的后盾,节约任何资源都只是一厢情愿。中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与人口众多和经济迅速发展相比,仍然是一个贫油国。不用价格逼人们去节约,谁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呢? 谁都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但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同样不能够靠决议、文件,要有切实有力的手段。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是劝出来的,是逼出来的。价格就是最有效的逼迫手段。当石油等资源价格低时,企业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仍然能活得滋润,为什么要投资于技术进步?每个企业都满足于这种状态,哪会有整个经济增长的转变?美国70年代的石油价格上升逼出了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才有80年代之后的经济辉煌。我们也不得不走这条路——无论是现实逼的,还是自愿的。 从短期来看,放开石油价格的确会给经济带来冲击和震荡;也许会引起经济增长大为放慢,并对群众生活有不利影响。但这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经济学家总爱说,在资源有限下的选择必然是有所得就要有所失。从整体经济来看,利用价格手段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是长期的得远远大于短期的失。而且价格放开越早,付出的代价越小。当然,我们也不能不重视短期中产生的问题,而且应该把代价降至最低。只要政府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这还是能做到的。 让长期习惯于控制石油价格的政府放开不管,让长期习惯于低油价的消费者接受高油价,确实有难度。但这种难不在于“行”,而在于“知”。只要观念解放了,办法就会出现。别总想“一放就乱”,要多想想“一抓就死”。“乱”比“死”好,而且“乱”是通向“治”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