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何日不再有陷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 11:41 财富时报 | |||||||||
本报实习记者 熊贝妮 “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许多上班族正计划着趁着“十一长假”带着家人去外地旅游轻松一番。家住北京的郭先生这几天也忙着去旅行社咨询,预备在长假期间带着新婚的妻子去海南来一次“温馨浪漫之旅”。
可是在咨询了几家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之后,郭先生便开始犯难了:各家旅行社纷纷推出各种名目的旅游团,如“特价团”、“纯玩团”、“精玩团”还有“自游行”,而这些团的报价之间有的差价竟高达1000元。 “同样是去海南的线路,报价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市场推广部高级经理张硕对此现象予以了解释,由于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尚不成熟,各旅行社为争夺客源纷纷打起了价格战,有的甚至推出所谓的“零费团”、“负费团”以吸引客人。张硕指出,这些所谓的“零费团”、“负费团”不过是一些不正规的旅行社为吸引消费者而打出的低价陷阱。 “零负费团”真的是赔本生意? 所谓“零负费团”是指旅行社在给顾客报价时所给出的价格,从表面上看毫无利润可言,更有的旅行社给出的甚至是赔本价,他们所报的价仅够给顾客买一张去目的地的单程机票。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玄机”: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低价团中,除了极小一部分是由于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景点四方联合让利外,其他很大一部分都是旅行社为吸引消费者“上钩”所打的低价“幌子”。通常他们都是以超低的价格来吸引不明真相的游客报团,等到签了合同、交了团费后,游客们自然成了“砧板上的肉”,只能任凭旅行社宰割了。事实上,这些旅行社大都抱着“骗一个算一个”、“就怕你不来,来了就不愁你不消费”的心理,比起赚取那些有限的团费差,这些旅行社更乐意赚得游客消费回扣中的无限利润。 旅游消费陷阱花样多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由于目前旅游市场混乱,旅游消费类投诉增多,再加上旅游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下降,使许多人对旅行社持怀疑态度。以至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里,部分原打算出游的人选择在家度过长假,而部分有车一族则选择自驾游出行。如此一来,使得旅游市场中流失了不少客源。 除了前几年各地旅游业盛行的明目张胆坑害消费者利益的“四黑”(即“黑导”、“黑社”、“黑车”、“黑店”)剩余毒瘤外。近三年来,一些旅行社为争夺客源、引诱游客报团,更是想出了与“四黑”相比更为隐蔽且见效的方法——利用一些消费者图便宜的心理,推出一些名目繁多的低价团,甚至不惜以赔本团吸引游客,然后从中赚取游客消费的高额回扣。 2003年起,不少旅行社又相继推出各种针对低价团的“纯玩团”。起初,游客参加这种旅游团可以不必被迫进入旅行社的规定的定点商店购物。但随着价格战的延伸,一些“纯玩团”也开始变味了。一些“纯玩团”也开始缩水,不是从景点中剔出一些重要景点的门票,强迫消费者去“自费景点”,就是降低游客的住房标准,同时其服务质量也开始明显下降。 目前,因为消费者开始对“纯玩团”的含金量表示怀疑,一些旅行社又开始推出一种比“纯玩团”含金量更高的旅游产品“精玩团”。但是,在这种低价恶意竞争的行风下,“精玩团”又能走多远呢? 打击恶性竞争 国家旅游局已于九月初统一印发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消费指引》手册。此举是为使计划出境游玩的游客可以通过了解部分境外线路消费的平均价格,从而警惕低价旅游团的陷阱。同时,国家旅游局还发布通告,决定于今年9月至明年9月在旅游行业开展诚信旅游活动,促使各旅行社建立旅游包价报价体系管理体制,实行旅游合同价格“透明制”。 张硕表示,由于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中欺诈行为较为普遍,加上一些非正规旅行社的恶意低价竞争,给旅游市场的秩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国家此举可有力打击低价恶意竞争,使中国的旅游业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国际旅行社高级经理张硕指出,规范旅游业发展不能单靠国家制定有关法规。同时还要依靠旅游行业的自律,以及消费者有意识的调整和提高自身的消费意识,学会运用法律及相关知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目前,国家已开始着手整顿旅游市场,但这个净化清理工作并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自觉配合以及消费者有意识的加强自我法律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