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于庚秋
“对,我从来不知道这纯鲜牛奶是奶粉重新调制出来的。”一位正在超市里购买鲜奶的黄女士惊讶的回答。
近日,国务院发出“标识令”——《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要求自
今年10月15日起,“复原乳”标识将强制执行,欲解除消费者在购买乳品时的迷糊消费。这几年来,我国很多乳品企业将“复原乳”当作纯鲜牛奶、酸牛奶销售的商业机密将被道破。
奶源基地受冲击
2005年春节以来,我国不少地区的牛奶收购价格下跌超过30%,奶牛价值缩水三分之二,不少奶农卖了奶好几个月拿不到钱。这种现象在广大奶农心中引起了一片恐慌,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由于关税下调,进口奶粉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是造成我国本地奶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据调查,2003我国进口奶粉还不到5万吨,2004年全国乳制品进口18.03万吨,其中奶粉进口达8.7万吨,比上年增长77.6%。
2005年,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有关协议,奶粉进口关税由25%降低至15%,业内人士预计奶粉进口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据调查得知,进口奶粉具有品质好、价格低的特点,目前每吨进口奶粉的价格约为1.4万元/吨,而国产奶粉成本高达1.6至1.8万元/吨。
有报道称,在牛奶收购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奶农遭遇"卖奶难",收益下降明显,经营出现困难;而且奶牛价格也暴跌。目前,仅太原市的市场成乳牛价格每头为7000至8000元,比去年同期下跌50%;大同市场成乳牛价格每头为6000至7000元,下跌60%以上。
据了解,这种“非正常”的奶价“跳水”对我国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的奶源基地已经造成了很大冲击,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正面临新的难题。
“鲜”奶之乱
“之前大量进口奶粉在我国乳业的畅销,也是因为我国当初消费市场的迅速增长和‘贫奶’现象造成的,接到了国际进口奶粉的援助,我们要肯定其历史作用,但是近年来,因为成本问题引起的遏制牧民原产奶的发展,所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才出台相关政策把握方向。”王怀宝解释。
对于鲜奶是否为还原奶,消费者很少能明白消费,就连超市销售牛奶的管理员也表示不知情,“可能是调制的吧,我们在销售的时候只要求跟顾客指明生产日期及品类就成了。”一位超市的销售管理员向记者介绍。
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国家相关部门曾提出‘禁鲜令’,而众乳品企业为了争夺乳业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维护各自的市场范围,一些企业还通过质量大战来谋求主动权。最早出现的是“无抗奶”事件;随后又提出“保鲜奶”、“还原奶”、“巴氏奶”、“常温奶”、“杀菌奶”、“灭菌奶”等概念,引发了“保鲜奶”与“还原奶”之争、“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杀菌奶”和“灭菌奶”之争,使蒙牛、伊利这样以生产常效奶(常温奶)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消费者则一直处于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迷糊”消费。
有关专家将这场竞争称为奶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场“闹剧”。
执行“复原乳”标识
“标识令”称,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生产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醒目标注“复原乳”。通知中要求,各地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液态奶生产经营的管理,完善液态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生产备案制度,严格产品标识标注管理。
通知还指出,凡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特殊营养食品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标签,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准后,可适当延长使用期限,但最终期限不得超过2006年6月1日。
“这一次主要是提出执行‘复原乳’的标识问题,对于保鲜、禁鲜等‘鲜’字方面的问题根本没有提,但这是个规范完全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就比如教育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明确孩子的父母是否已领结婚证,关键是关注孩子的成长。”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表示:“还原乳标识当然也是一个奶业发展的规范,禁鲜令没有句号,奶业协会还会努力争取,希望明年6月之前能有更加积极的意见出台。”
小洋人奶业推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光凭这份文件还看不清楚国家有关部门的态度,很多企业都做好了两手准备。
奶业专家称,使用“复原乳”标识不但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促进我国原料奶提升质量;还有利于市场优胜劣汰、公平竞争,最终促进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