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黄婧: 拥有多个品牌后 海信国际化还要走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02:2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海信收购科龙之后,就有了“海信”、“科龙”、“容声”多个品牌,让其领导班子头疼的是来自多方尤其是国际市场的询问:“‘海信’究竟是谁?”海信副总裁程开训坦言,要承担多品牌,就必须先说清“海信”是谁。

  然而我国虽然是第一大彩电生产国,海信彩电今年起出口量也高于内销量,但和大多数国内品牌一样,出口之后大多贴牌处理,自己的品牌被认可程度并不高。这就对中国企
业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成长。这也是“2005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分论坛主题之一。

  程开训在论坛发言时表示,就目前而言,海信品牌的国际化还不是最重要的,大量出口只是为了生存,早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占领国外市场,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建立网络之后,在公司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在国外建立工厂,最后才是打响品牌。

  江苏远东集团副总裁卞华舵说,建立本土优势,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关键。“只有先建立本土品牌,在中国打败松下,才有可能在日本市场打败松下”。为此,他认为中国企业应先在行业内部进行兼并重组,守住国内市场。这正与海信收购科龙一案不谋而合。

  此外,物美集团副总裁吴坚忠也表示,在本土与国外企业竞争时,中国企业要学习国际化的管理和操作,引进国际化人才,甚至可以去纳斯达克上市,引进国际化资本。这种种“本土国际化”的做法,恰恰能让企业在占领国内市场时具有优势。

  作者:本报记者 黄婧 发自上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